新闻网讯(记者 卓张鹏 摄影 崔桢桢)5月10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涉外领域法治体系建设研究》开题会暨首届中南大涉外法治论坛圆满举行。
校党委书记侯振发指出,涉外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本届中南大涉外法治论坛将学术论坛与开题会相结合,既回应了国家涉外法治重大战略,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期望课题组以此为契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楠表示,加强涉外领域法治体系建设研究,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深化这一研究,应坚持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集成优势资源,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坚持成果应用,开展高质量咨政服务,为提升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供解决方案。
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罗平认为,近年来,武汉仲裁委员会与中南大配合默契,在仲裁实务、人才培养、涉外法治宣传等方面均开展了立体式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双方将联手成立中国武汉涉外仲裁学院,签署共同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数字赋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涉外仲裁人才职业能力行业标准,实现人才选拔精准化、确保培养过程标准化,形成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武汉模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法学院院长陈柏峰主持开幕式
在项目开题环节,项目首席专家,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文澜学者”特聘教授刘仁山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前期准备、内容与目标、思路与方法、关键与难点、创新之处、研究计划以及后续推进等方面对总课题作了报告。
来自复旦大学、海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依次汇报了所负责子课题的情况;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等专家学者对开展课题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黄进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开题会并进行会议总结。
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徐伟功和武汉仲裁委员会涉外仲裁学院执行院长苏勤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
论坛期间,我校国际法学院和武汉仲裁委员会涉外仲裁学院共同签署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黄进作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贵国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黄进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王贵国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当天下午,论坛还举办了涉外领域法治体系建设圆桌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涉外法治的基本理论、涉外立法、涉外执法司法、涉外法律服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活动由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院承办,武汉仲裁委员会、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协办。
审核人:徐伟功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