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仁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这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如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强化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具体到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就是要顺应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定位、功能、结构、格局之变化,加快构建财经政法深度融通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中南大贡献。
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感。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务必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为此,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行业产业前沿,全方位谋划人才培养,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充分智力支撑;要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辐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此,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要在人才培养方式、科研创新体制、人才支持政策、开放合作模式等关键环节持续改革攻坚,以全方位改革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具有解决相关领域前沿问题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感。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国家2035年和2050年伟大建设发展目标和愿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为此,我们要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优化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以思政教育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厚度;要坚持“四化同步”“五育并举”“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纲领,推进财经政法深度融通人才培养计划4.0走深走实,以融通培养拓展学生交叉融合的宽度;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硕连读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彰显中南大特色的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
编辑:杜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