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茜:坚持做“产学研用”的实践者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把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离大众更近一些是她的初心。她,就是2022-2023年文澜奖学金获得者,来自金融学院的黄兰茜。
积累学识,奠基创新道路
“我大一大二时,想要的东西太多,都会尽可能尝试,无法割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大三时,我开始对时间有所规划,对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将学习放在第一位。”黄兰茜在谈到如何平衡学习与科研时这样说道。对专业课的认真学习和精益求精,使黄兰茜在2022-2023学年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目前,她已成功保研,明年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积累了一定知识储备后,她开启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她十分清楚,自己有两个突出优势:善于规划、善于发现和发挥他人的优势。在决定参与校博文杯大赛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有不同才干的队友,在团队协作中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最大化发挥团队优势。成为队长后,强烈的责任感让黄兰茜在团队合作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个人能力,成为优秀的领头人,为以后带领团队一次次取得傲人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强创新,争践产学研用
黄兰茜坚信科研目的在于“用”,只有“用”才能进入市场。在专业上,她始终坚持做“产学研用”的实践者。2021年,我国“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难题”引起了黄兰茜的科研兴趣,她与队友走访广州、武汉、福州3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收集整合形成全网最早、最快、最全的公积金数据,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优秀结项。
她坚信“闭门造车”解决不了真问题,只有发现市场的“真”需求,才能实现科研价值的最大化。她聚焦“数字金融”,致力于解决新市民群体“风控难”“获客难”的问题,带领团队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深入起义门、鲁广等5个社区,倾听新市民群众意见,完成项目《e新为民》,获得2022年“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湖北省一等奖(全国20强)。
朋辈创业,助推产权转化
黄兰茜意识到发明实践不是一个人的需求,为了打通技术成果转化屏障,让产学研用的队伍从“一拨人”到“一波人”,她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知识产权转化、界定和权益保护难题。
她将财会知识融入产业,带领团队斩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湖北省金奖等13余项国家级和省校级创新创业奖项。带领11名核心成员,与校内外50人的运营团队合作,在武汉、南京、重庆3座城市实地创业,入驻武汉市江夏区创业基地,获得政府扶持资金100万元。直至去年年底,队伍已成功建立地方社群,涉及多所高校,帮助大量学生解决专利转化问题。
以人为本,志愿服务为民
学习和科研之余,黄兰茜还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中,她加入美美同音(武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以宣讲优势参与一系列国家通用语言相关教学活动,协助开展线下教学12次,服务人数超过400人次,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就业优势,助力汉疆交流。
目前,她所在团队长期开展8项教育服务项目,完成思政教学25门,录制常规教学课30门,项目受全国政协调研组、中央统战部调研组等9家权威性政府单位及高校指导,获得教育部官网、新闻网等30多个媒体报道,并荣获湖北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孵化相关课题项目成果15+,课题成果也获得“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立项。
2022年,黄兰茜带队参与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研究红色文化村落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强化革命老区的“造血”机能,该项目受到湖北高校思政网、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与报道。
三年来,黄兰茜始终投身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服务时长超416小时,致力于把自身所学带到乡镇,在实际应用中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进步。
学归返乡,融入伟大中国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兰茜深知革命精神于当代的意义,她主动成为闽东革命纪念馆第一位红色革命志愿宣讲员,历经42次宣讲活动。她还受邀成为我校《读懂中国·新时代铸魂育人大思政课》的主讲人,推动闽东苏区文化进场馆、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学校。不仅如此,在担任志愿宣讲员后,她还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访当地人民,这使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浓厚的红色革命气息,更加坚定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
黄兰茜笃信“五实”,始终坚持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行耕不辍、勇毅前行,将实现小我与发展大我有效结合,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生通讯员 李玉琴 黄秋茹 庞逸萌 胡扬晴 梁孟婷)
审核人:石凌
编辑:胡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