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倩文 学生通讯员 费熙华 张睿婕 张融蕊 郑璐)11月4日,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究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幕。大会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百余名海内外学者、专家、作家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合著国际新移民华文文学学术共同体崭新篇章。
此次会议以“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新移民文学”为主题,围绕“世界华文文学与新移民文学”“新移民文学史的生成、构建和发展”“新移民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互动”“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研究”等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
深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朗气清,银杏流金,文澴楼南附楼同声传译会议中心迎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会嘉宾。上午九时,研讨会开幕式准时开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卢新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朱文斌分别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胡德才主持开幕式。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前任会长王威从北京发来贺电,胡德才代为宣读贺电。
侯振发对研讨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海内外嘉宾和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与支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际举办这一研讨会,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今年恰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5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高校之一,中南大一直秉承“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文学相关学科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48年建校之初的中原大学时期。侯振发表示,追寻古今华人路,凝聚天下华人心,新移民文学作家身在海外、心怀祖国,新移民文学构成了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篇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品格。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深入挖掘新移民文学的广度与深度,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绽放文化交流新姿彩。
罗晓静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众多学者在国际新移民文学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付出表示由衷敬意,对长期以来支持学院发展的学者作家表示衷心感谢。她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的历史,表示无论是革命时期金戈铁马的茫茫中原,还是在今天清波漾漾的南湖之滨,人文学科一直都是我校重要的办学传统。罗晓静指出,世界华文文学是学院中文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回首历史、总结当下,都是为了展望更好的明天。
李修文代表湖北省作家协会,对研讨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来,中国大陆以外各个国家地区以汉语进行写作的华文作家已经创造出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具有强烈辨识度的华文文学门类,为海外华文文学写作开创了一脉活水。新移民华文作家正以东西方交融多元化传承的方式,承担着世界格局和版图上的中国书写,丰富着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他表示,新移民华文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最新鲜的活力和经验,相信也将会为全世界华文文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卢新华高屋建瓴,饱含深情,用三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说道,热烈祝贺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他对莅临参会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学界、业界同仁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感谢所有海外作家朋友们远涉重洋,在疫情结束之后汇聚一堂,共襄盛举”。他对嘉宾们在本次论坛中的思维碰撞、观点创新表达了希冀。
朱文斌代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对四面八方到来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谢意。他回顾了新移民文学的发展历史,表示如今新移民文学正迈向春华秋实的成熟季节,正朝着学科建构的方向凝心聚力谋发展。朱文斌对新移民文学的特点做出总结,并结合学界研究指出新移民文学目前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期待大陆学者推动新移民文学研究向学科化、系统化、多元化前进。本次论坛主题深刻重大、老中青各代人才齐聚一堂,他相信新移民文学研究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构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大格局的学科构想将不再遥远。
开幕式后举行了第一场大会报告。南昌大学教授陈公仲,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俊,海外作家、评论家陈瑞琳,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叶周,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原会长少君,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西班牙华文作家赵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主席梦娜,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分别作主题发言。本场报告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卢新华主持,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朱文斌、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艳芳评议。
南昌大学教授陈公仲以《新世纪华文文学之我见》为题,回溯老、中、青三代杰出华文作家,结合其创作成果阐明了不同时代华文作家在华文创作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从题材广度、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三方面高度肯定新世纪以来世界华文文学尤其是新移民文学取得的长足进步。他掷地有声地指出,爱祖国不看身在何处,要看心在何方,相信海外华文文学作家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为华文文学创造出更多美好优秀华章。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俊以新移民作家张翎的新作《归海》为主要讨论对象,探寻其小说的独特气质,梳理了张翎的系列作品。他谈到,张翎等一批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新视角,其思考的问题、表达的方式是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只眼,极富启发性和指导性。
海外作家、评论家陈瑞琳以《新移民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为题,以新移民文学的新动向为切入点,回顾了声势浩大的海外“新移民文学”过去40年来的沉潜磨砺,指出其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从过往立足乡愁情结正面书写异域生活的文化冲突到在“超越乡愁”的高度上寻找新的文化认同。陈瑞琳以战争叙述、人性救赎等为例,认为未来海外新移民写作主题不会枯竭,将会不断表现人类必将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命运。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叶周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选择写作者的位置》为题,从作为写作者的心灵感受与思索出发,分享了自身从非虚构写作向小说转型的创作经历。他呼吁海外华文作家以剖析者的身份回望中国历史,以望进沧海的目光回看故乡,创造属于自己记忆的文化空间。
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原会长少君以《华文网络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为题,剖析华文网络文学现状、早期网络文学的写作及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他总结了网络文学的主要类型,指出每类都有其独特的情节模式、背景设置、人物塑造,拥有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固定读者。因此,少君希冀学界业界对华文网络文学予以更多关注,以更开阔的视野丰富新移民文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认为新移民文学的写作是对心灵自主的书写。他从新移民作家的视角出发,分析新移民作家的创作背景和独特的移民经历,指出新移民文学在原乡与新乡、东方与西方、双重经验与双重文化的交叠下催生出一种新的眼光。“这种新的眼光兼具历史情怀和国际视野,更具备心灵自主的书写优势,因而更能冲击人性的爆点,直抵人性的痛点,生发人性的共情。”
西班牙华文作家赵彦作了题为《所有的文学只叫一个名字》的发言。她认为,无论新移民文化亦或是华文文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学”。赵彦从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母题、永恒的文学巴别塔三方面,探讨华文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提出用“不确定性”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分享了《边际伦理与新移民文学间性叙事》的研究。“向前面看,新移民主动地在移居地努力实现文化认同并遥望未来;回望家乡,他们被动地在内心里反刍沉淀乡思亲情并烙刻过去。”李良提到,新移民作家在“离开-回来”间交替往返,其边际身份影响并制造了他们独有的情感特征与复杂的价值认同,其文学叙事往往表现出文化间性特征。
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主席梦娜以《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研究——欧华新移民文学创作中多元文化现象》为题,从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的诞生讲起,列举多部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介绍“跨国婚恋文学”及其背后的文化融通现象,解读欧华新移民文学对底层人物描写的本真叙事。“文学创作本身是寂寞的,而真正生动灵性的好文,往往诞生于寂寞的坚守中。”她表示,研讨会的召开预示着“新移民文学”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文学春天。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作了题为《新移民创作与微型小说》的报告。他从新移民微型小说的作家队伍、作品赏析、作品创作三个维度,介绍了新移民创作与微型小说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凌鼎年相信,在文化日益多元交融的大背景下,随着新移民人数增加、微型小说文体愈加成熟,新移民微型小说也会佳作迭出,进入主流读者市场。
嘉宾们就新移民文学研究议题各抒己见,于思想交锋中增进理解,于言语交流中凝聚共识。本次研讨会搭建了国际新移民华文文学交流的平台,凝聚了未来新移民文学发展的共识,夯实了新移民文学发展的根基。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朱文斌、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艳芳作评议发言。朱文斌指出,在新移民文学研究系统性、整体性缺乏的情况下,本次论坛既呈现了系统性梳理文章,也为学者们提供了文本细读与作家论的新视角。王艳芳指出,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新移民文学写作的自主性、多元化、世界性,彰显了作家、学者们兼容并包的态度,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移民文学写作的应有之义。
本次大会为期2天,举行了7场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围绕“世界华文文学与新移民文学”“新移民文学史的生成、构建和发展”“新移民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互动”“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研究”等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当选新任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未来,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将继续挖掘新移民文学的广度与深度,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绽放文化交流新姿态。
审核人:赵晓
编辑:崔桢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