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晗 摄影 叶彦君)10月23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姚家玲教授为我校学生讲授“神奇的植物世界”,这是《百校百家共话百年中国》系列通识选修课程第二期第八讲,也是“三百”课程本学期最后一讲。
姚家玲以自然界丰富多样的植物开篇,向同学们科普植物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她介绍了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即:推动生物界发展、提供生命活动的能源、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在作物驯化和农业生产关系的讲授中,姚家玲首先讲解了绿色植物的演化历史,她指出,早在35亿年前,地球就出现了藻类植物。“作物均由人类从野生植物驯化和培育来的。”姚家玲向同学们解释了作物的概念和来源。姚家玲图文并茂地对比了野生水稻和栽培稻的特点,并逐一讲解小米、大豆、猕猴桃、黄瓜、番茄、马铃薯、玉米、番薯等作物的驯化与演变。在讲授生物育种与粮食安全部分时,姚家玲用丰富的数据资料展示中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阐释了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构建农产品“双循环”新格局的挑战,并以此引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紧接着,通过展现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杂交进程,姚家玲介绍了转基因原理、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杂交育种优势。她总结指出,基因工程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不仅提高食物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拯救植物物种,使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课程最后,姚家玲与同学们深入讨论了转基因植物对人类的安全性问题。姚家玲带领同学们共同展望中国转基因技术发展,她强调,大家要理性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姚家玲用扎实专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文资料,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场深入浅出、视野开阔的自然科学课程,使同学们深刻领会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带给同学们跨学科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至此,《百校百家共话百年中国》通识选修课程第二期落下帷幕,与200余位选课同学进行了阶段性的道别。 据悉,第二期“三百”课程主题丰富,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由8位校内外知名专家分别围绕全球治理、深海领域、空间信息、航空发动机、山洪灾害、植物世界等主题为同学们带来跨学科知识盛宴,课程开设效果良好,进一步启迪了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思维,涵养了学生家国情怀和科学素养,受到校内外师生的一致好评。
附:第二期《百校百家共话百年中国》系列通识课程授课主题及专家一览表
序号 | 课程主题 | 授课专家 | 单位 |
1 | 中国与全球治理 | 刘仁山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 | 深海战略与深海装备 | 刘银水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空间信息科学进展 | 沈焕锋 | 武汉大学 |
4 | 山洪水沙灾害防治 | 刘超 | 四川大学 |
5 | 航空发动机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胡殿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 | 自上而下服务双碳国策的精准度量和监测跟踪 | 薛勇 | 中国矿业大学 |
7 | 宇宙·地球·人类 | 龚一鸣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8 | 神奇的植物世界 | 姚家玲 | 华中农业大学 |
审核人:柳正华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