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从课堂到社会,中南大法科学子有想“法”

来源:法学院发布时间:2023-09-15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欧阳雨璐 刘可 张静怡 贾昌儒)2023年暑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团委聚焦“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主题,先后组建了35支学生团体,奔赴全国各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引领广大青年团员在实践中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通过学习宣讲、志愿服务、基层走访、校地合作等方式,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红色基因、法律援助、互联网+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实践活动,引领团学青年树立开拓奋进、锐意进取的价值追求,思考为党为国、振兴中华的人生价值和使命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青春活力。

创新基层治理

 “黔东行·中南情”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开展田野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在访谈调查中发现“联户制”模式的创新之处,在社区观察中感悟基层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他们联系各地区的社会背景,从地理环境、村组规模、人口结构、社会关联度等维度出发思考,总结“联户制”模式在不同地区实践的共性与创新性,探究如何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转化为“最后一米”问题。

白天密集访谈、夜晚集中谈论,充分运用在基层中的每一天,在实践与思考中加深对基层社会及基层法治实践的理解,为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中南大学子力量。

 “乡见未来,与法谐行”社会实践队奔赴湖北省宜昌市龙潭坪村、太平溪村、富村坪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力。

实地走访、深度调研,聚焦基层法律服务现状。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相结合,他们深切感知乡村地区群众的法律需求,寻访发现法律服务供给时的难点盲点,并针对不同症结提出可行性路径与建议。

送法下乡,开展法律普及宣讲大会。主题宣讲、法治情景剧表演、以案说法、有奖问答、发放法制宣传册等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观赏性的表演,“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居民的法治素养,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在理论与实践的链接上,厚植青年理想与信念,深化法治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凝聚法治力量

 家庭教育令优化实践队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视角出发,奔赴深圳市与泉州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两地政策背景,考察家庭教育令的实施现状,总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贴合实际的优化路径。


 以实际行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重视,用青春与热爱浇灌每一颗稚嫩的童心,用耐心与坚守推进家庭教育方面的法治建设,用责任与担当为祖国花朵的成长保驾护航。

 中南大返乡实践小队着眼于家乡法治建设,为了提升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居民的法律意识。团队以调研为基础,以实践为手段,联系当地妇联、居委会,绘制宣传海报,开展宣讲会、表演情景剧、上传短视频、常设咨询点,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鲁山县开展反对家庭暴力的维权普法宣传活动。

 普法宣讲过程中,团队遇到被家暴伤害的受害者,队员们用温和的语气表达真挚的关怀,通过普法为家暴受害者做一次心灵疗伤,把冷冰冰的法律变成能够温暖受害者的火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法治之花开满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语凉山”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了以“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法治中国青春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对接“阿依森林”支教团,联系凉山州公检法部门、凉山州教育基金会……针对不同群体走访调研,分析总结凉山地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现状,并通过开设普法课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表演情景剧、拍摄微电影、提交政府报告提案等形式进行普法教育。


此次活动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普法宣传实践的一次积极尝试,响应了关于普法教育的总体部署,投身少数民族法治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激荡起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澎湃强音。



燕园学社支教团开展第五届云支教,为爱上色,全新出发


以发起人田腕君编撰的《高考归来话数学》为蓝本,结合高考题型分布,精炼课程结构,推出直播课。联系当前社会热点、充分听取学生相关建议,推出录播课。对假期作业的难点积极答疑解惑,主动发起群话题并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听课感受,总结经验与不足,传承爱与责任。


支教贴合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带领同学夯实基础,破解疑难,奋力逆袭。团队成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基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新路径。


推动文化赋能

 “红语传承,蓝图共绘”,为顺应红色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响应二十大会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示,法2206红旗团支部小队走进了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与村支部书记刘红耀进行了访谈,参观了刘集红色文化基地、中共刘集支部旧址。

在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汲取红色文化精髓,赓续红色血脉,并深入了解到乡村红色文化与乡村发展的现状,发掘光荣革命文化对于共同富裕所发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作用,推动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发展进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尼加提·雪莲花榕城茉莉小分队奔赴福建省福州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研永泰县、春伦茉莉花创业园、春伦茉莉花体验馆、三坊七巷……团队了解到茉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受限的问题所在、茉莉花茶的受众意见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打造地域特色,彰显品牌效益;丰富理论实践,助推发展规划;弘扬茉莉文化,共促城市发展。

一杯“茉莉花茶”,是传承弘扬闽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福州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是促进茉莉花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传承和弘扬福州流传千年的茉莉花茶文化的必由之路。

2023年暑期社会活动开展以来,法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团中央号召,紧扣“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法治中国青春行”活动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将知识融入现实,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努力支持,实践成果斐然的良好局面。广大学子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清国情,增长才干,提升能力,提高了对党的认识,领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扛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随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步入尾声,祝愿团员青年在深入社会、服务人民中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审核人:李司铎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