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付玉)近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最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全国各地知名学府数十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汉明教授出席会议并作题为《论“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主旨发言。
徐汉明教授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地、合乎逻辑地包含着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围绕什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新命题、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遵循。他从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核心要义、“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鲜明特色、“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时代价值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他认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命题的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其萌发和孕育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和发展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和拓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了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发展方向、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形成了结构严密、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具有成熟哲学方法与鲜明实践面向的理论体系,堪称“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
徐汉明教授说,“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形成和发展集历史逻辑、制度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于一体,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丰富内涵可概括为十五个经典观点,即:根本保证论、根本宗旨论、工作布局论、治理格局论、治理动力论、治理主体论、基本原则论、治理体系论、民主协商论、依法治理论、网络综合治理论、基层治理论、城市治理论、智慧治理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论。他还说,“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它的实践性、科学性、时代性三个方面。
关于“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时代价值,徐汉明教授认为,“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性、体系的完整性、品质的科学性、价值的时代性,而且在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道路、推动社会治理法学新兴学科繁荣发展等方面具有根本指导地位。他认为,首先,“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和社会管理”“国家与法”基本原理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其次,“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道路的创新发展。其三,“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是持续创造国泰民安、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新奇迹,保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其四,“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是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法学新兴学科“三大体系”的理论指导。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司法部法治调研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姜海涛,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家治理学院院长陈柏峰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张德淼教授线上参会并分别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评估标准及其应用》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主持本次学术研讨会。据悉,本次会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教授主持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审稿人:姜公映
编辑:胡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