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始终是党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征程中关注的重要内容。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明确了其基本内涵和体系,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安全观的总体框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又有了新发展,其“安全”内涵由11种拓展到16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维护国家安全在国家各项工作中的基石地位,是党应对国内外复杂局势和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作出的准确研判和应对之策。从安全本位出发,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是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维护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将国家安全作为民族复兴的基石是党基于历史自信所做出的重要论断。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跃进,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的突破,我国始终以国家安全为基础,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建立稳定的外部环境。进入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踏上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途,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出现了许多新型领域。我国面临更多诸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贸易战、芯片战、网络战等频发。基于党积累的成功历史经验和历史自信,结合历史主动,将维护国家安全放在基础性地位是实现我国强起来的必然选择。
将国家安全作为民族复兴的基石是党基于矛盾论所做出的重要论断。安全与发展始终是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之路的两大主题,也是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矛盾。以数据安全为例,安全与发展的矛盾在新时代突出体现于各国对于数据权属的争夺之上,为此产生了数据自由本位和数据安全本位,而两种本位观的冲突直接影响作为数据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流通,更关乎国家安全。但矛盾论要求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安全与发展作为一对矛盾,显然抓住数据安全便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没有数据安全作为前提的数据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损害到国家的根本利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矛盾论的理论指导来看,国家安全必然应当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安全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治本之策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实践提供基本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大安全”格局明晰了国家安全实践中不同安全侧面的逻辑和体系。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向涉及国家安全的各个侧面,涵括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具有全面性和动态性。如按照周延的二分结构分为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等,按照领域划分,分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吸纳新的安全领域。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地指明不同安全侧面的定位,使国家安全的各个侧面具有层级性和体系性。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表明国家安全始终以人民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安全作为最终目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表明政治安全直接关乎党和国家安危,关乎国家政权和国家性质的稳定性,必然处于根本性地位。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表明经济安全对其他领域安全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只有维护好经济安全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科技安全为保障,表明相关领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和支撑,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实践提供新的指引。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科技安全作为保障手段,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安全格局之中,进一步表明科技在当今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科技安全直接决定着国家应对其他领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我国能否在数字时代引领科技前沿,培养优质的科技人才,保证在数字、网络、生物等前沿科学领域掌握核心竞争力。因此,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科技安全,更为根本的是科技人才的保证,科技安全与其他安全共同构成了我国新安全格局。另一方面,报告中强调“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将国家安全纳入全球安全进行考量,表明我国国家安全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我国始终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维护者和中坚力量。
统筹兼顾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方法论核心
统筹兼顾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总体性的实践应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总体”,强调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全局性和全面性,用联系的、整体的方法去看待安全问题。当前,非传统安全对整体国家安全工作的冲击与挑战日益凸显,对于某一领域的安全,需要用联系的方法去看待问题,避免片面与割裂。以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为例,对于信息安全的维护,不仅包括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还包括对重要或关键数据的保护,更包括对重要算法的保护。因此,在面对信息安全维护工作时,需要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科技安全进行统筹考量,兼顾各领域安全的整体性保护。
统筹兼顾要求应用系统论方法解决国家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国家安全维护问题从根本上是系统性治理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审视了不同领域、不同侧面的安全问题,厘清了不同安全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大安全格局。同时,在国家安全实践层面,通过塑造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制度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预警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了层级完善、体制高效、权责明确、制度完备的国家安全治理系统。国家安全治理系统直接决定了国家安全维护能力,这种系统性治理提升了不同要素、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侧面的联动能力。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有能力应对国内外各种突发事件,保障我国国家政权、制度体系、意识形态、关键领域、关键产业和广大人民的安全,形成基本稳定、不断优化的国家安全治理格局和结构。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人民安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合不同领域、不同侧面的安全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实践价值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安全利益为根本利益,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对于国家安全的维护,首要出发点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安全利益,将人民的人身利益、生命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人民的各种利益免受各种外来风险的侵扰。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兼顾全方位的安全领域,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全方位利益,将人民利益至上理念贯彻到底。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要求统筹兼顾国家责任与人民权利、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在于使人民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换言之则为增进人民的安全感和权利保障。保障人民对安全利益的诉求表达渠道和国家对诉求的执行落实渠道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推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因此,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需要从制度和实践保障民众参与权和各项基本安全利益请求权,并通过国家责任加以落实和保护。同时,人民安全还需要从社会稳定角度加以保障,因为社会稳定是相对具象的,广大民众更能通过社会层面的安全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统筹考量,社会稳定同样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最终通过统筹人民权利与国家责任、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安全宗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