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李雄涛:从海防到育人的奔赴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发布时间:2022-09-30 字体:

“三尺讲台的空间很小,教书育人的使命很大,愿我相对丰富的经历,能在学校更多的学子心中,播下一颗爱军报国的种子。”99日晚,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雄涛老师在学院领导、同事组成的亲友团助威下,第一次走下《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军事理论》讲台后,自豪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引来很多同事的点赞。

这位曾经在中国军舰上驰骋五大洲四大洋的退役军官感慨地说:“能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如果学生能够学到一些家国情怀,那更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14年军旅生涯铸就神圣使命感

有着14年军旅生涯的李雄涛对家国情怀有与常人不一般的体会。


2003年,李雄涛从高中考入海军工程大学,2009年分配到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此后一直在舰艇上服役,2017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担任国际学生辅导员。

作为中国军人,他参加过亚丁湾护航、钓鱼岛维权、中美,中俄军事演习等行动,出访过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近十个国家,具备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而军校学习则是使命感萌生的开始。2004年,他在海军工程大学学习,有一堂关于柴油机原理的课,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讲课的是一位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老教授,带学员们参观了实验室的宝贝——一台来自美国康明斯公司的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老教授指着这台柴油机说,这是他的同事花了10年时间,借道澳大利亚、香港,才弄到学校来的宝贝。虽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产品,但是它的各项参数依然让我们望尘莫及,展示了他们在材料、热处理、机加工方面遥遥领先的技术。

老教授最后不无悲凉地说:“这种领先让我感到绝望,我已经老了,在我手里是赶不上了,就拜托在座的各位了”。说完,老教授给他们这帮本科、硕士生深深地鞠了一躬。接近20年过去,李雄涛依然记得,他的眼泪当时就夺眶而出,那一代人的坚守、不屈与无奈,就此深深刻在心里。

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李雄涛虽然没有去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但是也亲眼见到了我军事装备的日新月异。他常常想,老教授当年的遗憾和期待,在这一代年轻人手中得到弥补和实现。

而当局势紧张时,中国军人能够顶得上去,是李雄涛作为军人的强烈自豪感。2013年国庆节期间,当时还在舰艇上服役的李雄涛随舰艇在东南某海域执行任务。某国纠集一批民间人士准备强行登陆争议岛屿。为阻止敌人的阴谋,舰艇部队联合海警船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阻拦。对方也集结了一些巡逻船只和军舰进行护航。双方在争议岛屿周边展开了对峙,都进入了临战状态。后来,在我军警的强大威慑下,对方最终放弃了登岛企图。他说:“那是我首次经历临战状态。当时全舰官兵虽然紧张,但大家战斗意志非常高。军人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能够顶的上去,只有敢战、能战方能止战。”

 

让国际学生读懂中国

 

现在,李雄涛是国际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国际学生辅导员老师。


国际学生的国情教育是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未来在各自专业领域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人民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整体形象,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面对他们,李雄涛和他的同事们做的更多的是吸引国际学生感知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成就、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际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对中国有着不同认知,有的时候是片面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李雄涛就带着学生到处走一走、看一看,给他们展示当代中国发展现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当代中国发展成就,通过他们亲眼所见的中国和印象里的中国进行对比,破除他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引导他们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学院会积极组织国际学生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交朋友、向他们传递中国人民谋求合作共赢的相处理念。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来华的留学生,不因肤色、国别、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就像中国学生辅导员所做的一样,李雄涛会积极关心每一名国际学生的身心健康,力所能及地为国际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谊,从而培植国际学生对华的友谊。

从事国际教育工作期间,李雄涛印象最深、意义最重大的事就是2020年疫情暴发后,武汉封城期间的疫情防控,国际学生从最开始的对抗、不理解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到后来被中国人民在危急时刻所爆发出来的团结、坚韧所震撼,让李雄涛意识到国际学生辅导员这份职业的不凡意义。经历过疫情的国际学生对中国体制有了更深的认识,成为中国的“铁杆”粉丝。他们纷纷站出来,在他们的祖国媒体,在国际网络平台,为武汉抗疫发声,用事实来驳斥境外的一些不实言论,在国际舆论舞台上喊出中南大国际学生的声音。

 

播下爱军报国的种子

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程是每个中南大人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军事理论教学能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当前的军事水平和未来所要面对的国际环境。在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雄涛表示:“来国际教育学院后,我接触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对军强国安、国安民富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虽然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身处一个和平的国家,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安宁。”今年5月,学工部军事理论教研室发出选聘军事理论课程的兼职老师的通知时,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纷纷将通知转给,鼓励去报名。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国军人,他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在祖国海防一线的经历讲一讲,用亲身实践告诉大家,国无防则不宁,唤醒同学们保家卫国的使命感。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选拔最终得以顺利入选。

丰富的部队经历,对于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李雄涛曾在现役的多型主战舰艇上服役,对当前国家军事装备发展情况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仅可以将相对空洞的军事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武器装备和案例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参加过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亲历过很多新闻中出现的事件讲起来也更加生动参加了多次大型中外联合演习及出访任务,对国内外军事装备实力对比都有自己的见解。

李雄涛在部队曾担任政治教导员,给很多战士讲过党课、做过思想教育,从事的也是育人工作。不管是军队,还是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本质上来说没有变化,都是要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李雄涛说:一个是保卫祖国,一个是建设祖国,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在李雄涛的备课和授课中,他会带着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国防意识悄然入脑入心。同学们意识到,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间的精英群体,也需要树立保家卫国的基本意识,在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挺起胸膛,承担起肩负的使命。(校报学通社记者 康靖雯 何亚兰 周宇)

 审核:汪正君


编辑:陈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