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校史故事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七夕,中南大最浪漫的爱情故事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8-29 字体:

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前,年轻懵懂的同学或多或少会期望进入大学之后,能够收获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可以携友人一同漫步于校园,欣赏春来花开柳叶飘然的美景,同赏夏日南湖畔落日的余晖。

校园爱情大多甜蜜青涩,在上世纪,许多青年学子怀揣着为国家为人民的梦想来到刚刚建成的中原大学,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他们也遇到了情投意合的爱人知己。这些学者们不管是以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扎根于学术研究,还是恪守职责满腔热忱坚守在教学一线,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为我们的民族事业贡献力量。


张寄涛夫妇从青梅竹马到革命伉俪

张寄涛与曹学俭二人是自小就认识的青梅竹马。中原大学成立后,张寄涛从蒋管区越过封锁线到了解放区,和曹学俭相约脚前脚后进入中原大学,投奔革命,后一同随校南下,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1949年冬参加革命的曹学俭(右)与张寄涛(左)相聚在中原解放区

建国后,张寄涛作为经济类研究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专修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寄涛学成后返回学校,从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当年讲学曾纵横中南五省,为高级干部们系统讲授马列主义理论,人称“江东一杰”。他一直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表了《在理论探索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等数十篇经典文章。

▲讲学中的张寄涛教授

曹学俭进入中原大学下属的艺术学院,并成为校文工团成员,演着《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一路南下。后来到了广西,作为“土改工作队”在当地参加土地改革。后由于两人的婚姻关系,曹学俭被调到学校团委主管学生工作,在1952年国家对干部作“专业归队”时,因组织需要,她就没有从事大学所学的化学专业,而是当了一生的行政干部。

张寄涛与曹学俭二人青梅竹马,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也相同。当张寄涛三十余岁蒙难之际,沉寂学界之时,曹学俭也不曾离开,默默陪伴着自己的爱人。哪怕在此期间她受到了牵连,也毫无怨言,陪伴着张寄涛走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

在张寄涛生命的最后两年,也一直是曹学俭陪伴着他度过那与癌魔抗争的日子。二人年轻时在大学地下党的鼓动下,前后越过封锁线进入中原大学,开始了漫长又艰难的革命生涯,又前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走完了他们的生命旅程,如今静静地长眠在九峰革命烈士陵园。

▲1991年张寄涛与夫人曹学俭最后一次合影


赵德馨夫妇经济史学界的“神仙眷侣”

最近因知网一事而引发关注的赵德馨教授与周秀鸾教授夫妇成为了网络新闻中的“焦点人物”。赵德馨在1949年考取中原大学,之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返回中南财经学院任教。赵德馨与周秀鸾都在人大经济史专业攻读研究生,又一起在学校工作,二人因此结缘。此后的几十年里,赵德馨夫妇携手经济史学研究,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在生活上互相扶持,成就了一段学术界的爱情佳话。

▲赵德馨(左)、周秀鸾(右)夫妇

1956年9月,学校让他们给函授生讲授中国近代经济史课,由于没有教材,编写教材的重任落到了赵德馨身上,全书由赵德馨设计框架。当时周秀鸾正在孕期,却也没放弃工作,尽心帮助赵德馨编写教材。教材终于在1957年印刷完毕。教研室主任吴澄华教授看了,多次称赞,并决定用作本科生教材。后来,赵德馨主持编撰了中央政府教育部门向全国高校推荐的第一部中国经济史教材《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主编出版了第一部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被誉为“规模最大、学术分量最重”“更符合太史公‘通古今之变’精神”的《中国经济通史》和被学界誉为文献典范的《张之洞全集》。

▲赵德馨夫妇(左二、左三)

赵德馨的爱人周秀鸾不仅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得力助手,更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著有《驳“市场供应今不如昔”论——读史读报箚记》《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有多高——与宁可同志商榷》等文章。

上世纪80年代,湖北省组织人力编纂《湖北省志》,赵德馨任副总纂。这时,他认识了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兼计委主任陈明,一次聊天时谈到张之洞对湖北的影响,两人都有极大的兴趣。陈明提议说,“老赵,要不你来编一本有关张之洞的书吧。”赵德馨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很快他就开始多方搜罗研究组成员。因为工作内容要求懂历史,懂经济,又要查阅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他想方设法到处挖人。周秀鸾自然选择了帮助他一起编写,夫妻二人无论何时都没有放弃对学术的研究与追求,一直秉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亲自翻阅查找资料。

2021年赵德馨因知网维权一事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媒体报道中,他是“撬动知网的人”“年迈的挑战者”。赵德馨的工作愈加繁忙,平时除了在书房里修订专著,他还要招待来家中的媒体记者,每天都要接上几通采访电话。有时忙到过了饭点,周秀鸾满是心疼,“哪能这么搞哟,身体怎么吃得消。”但是赵德馨不曾放弃,最终维权成功。之后,周秀鸾也对知网发起了诉讼,夫妇二人共同为打破数据库平台一家独大的现状而努力。

▲赵德馨(右)、周秀鸾(左)夫妇

刘都庆夫妇情比金坚

上世纪40年代,刘都庆还是湖南湘乡一中的学生,他的父亲从北大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这所中学的校长。当他初遇李梅钦时,就忍不住跑去问父亲:“爸,隔壁班那个女孩是谁?一袭白裙,青春靓丽,我想认识她!”父亲告诉他,女孩叫李梅钦,是附近大户李家的妹子。

没过多久,刘都庆就成功追求到了李梅钦,两人双双坠入爱河。1949年9月,在新中国诞生前夕,郎才女貌的刘都庆和李梅钦喜结良缘。

刘都庆是建国后新一代知识分子,1950年2月考入中原大学合作系统计专业,1951年9月被派往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统计专业研究生,由苏联专家担任导师。1953年7月回校在计统系任教,从事商业统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李梅钦也跟随丈夫来到武汉,在小学任教,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

▲195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刘都庆(左四)与苏联专家合影于颐和园门前  

刘都庆回到中原大学后,对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常说,老师教书,学生学习,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1989年,他对研究生说,你们一定要坚持上课,哪怕还有一个学生我都不能离开讲台。

刘都庆用言传身教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许多人,还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来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手把手地教学生测量方法、统计原理、分析技术等。

刘都庆在科研方面成绩也很突出,很早就开始了关于物价指数方面的研究。1956年发表的论文处女作,就是关于物价指数方面的论题。同时,他还主编了《商业统计学》等书,合著有《社会商品购买力调查研究》《价格统计》等。

刘都庆任教四十年之际,正是学术教育的巅峰时期。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到湖北省统计局担任领导职务。

年轻时,刘都庆与爱人都忙于工作,很少谈及感情。到了晚年,他经常回忆起与老伴相爱的点点滴滴,总是对着孩子们念叨“你妈妈为家里牺牲了很多,吃了不少苦,真的不容易”。

随着年纪增加,李梅钦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见老伴终日病魔缠身,刘都庆既心疼也着急,一直带着老伴四处求医。

后来刘都庆得知有医院可以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尝试!”刘都庆执意要为老伴报名求医。几经周折,李梅钦成功入院,但医生又告诉家属,老人的病情过重,并不适合进行治疗。

此时,刘都庆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患有腰椎疾病的他,在老伴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已无法正常行走外出,但依旧整日陪伴在老伴床边,尽力地照顾着与他相伴一生的爱人。

在此前李梅钦病重,眼看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子女曾向父亲提过母亲的后事,但都被刘都庆拒绝了。李梅钦走后,儿女们开始商议筹办母亲后事,起初刘都庆一言不发,许久之后才开口“买个合墓吧,待我走后,就能和你妈妈永远在一起!”

李梅钦去世三个月后,刘都庆也住进了医院,又过了半年,他因病去世。临走前,刘都庆拉着儿女们的手,让他们别太难过:“马上就能去到你们妈妈身边了,其实我是幸福的!”

之后,儿女们便将父亲与母亲合葬,碑上的遗像也换成了两人生前的合照。

从中原大学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七十余年里,无数青年学子在学校收获了知识,邂逅了爱情。年少时的欢喜,工作上的扶持,一辈子的相守。这三对伉俪

只是校园爱情的一个缩影,为我们诠释了爱情最好的模样!


整理人:杜玥 郑自慧

审核人:覃虹

编辑:杜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