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为了见证儿子毕业,妈妈52年来首次走出凉山

来源:极目新闻发布时间:2022-05-27 字体: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刘诗琪

“母校和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特殊的存在,我从未想到过,会有一天,在母校和母亲一起站上领奖台。”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颁奖典礼在该校举行,当天,领奖台上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该校法学院2018级学生苏正民的母亲吉尔各各。

苏正民和妈妈、妹妹合影

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妈妈辗转两天来汉

“母亲来武汉的路上,我们其实还是有些担心。”5月中旬,苏正民和妹妹苏加加在和母亲的聊天中,感受到了她想来武汉的心情。但是52岁的母亲,从来没有离开过凉山,不认识汉字、不会说普通话,就让从凉山到武汉的1000多公里路程变得十分艰难。

“哥哥今年毕业,他经常跟我们说起武汉、说起中南大,我和母亲都很想去看下,而且哥哥还要领取这么高的荣誉,我们也很想一起见证。”苏正民的妹妹、西南医科大学学生苏加加说。既然母亲想来,那么一定要实现她的心愿。最终,一家人商定,母亲先独自从凉山坐大巴车到泸州,再从泸州和苏加加一起坐飞机来武汉。

5月21日,这位母亲,带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坐上了前往泸州的大巴车。8个小时的车程,她没有喝过一口水,也几乎没吃东西。“母亲特别怕自己下车去洗手间后,找不到车,迷路就麻烦了。”苏正民心疼地向记者解释。一路上,这位母亲还要忍受晕车等身体不适,但内心是十分喜悦的。

5月21日,母亲抵达泸州,苏加加接到母亲。5月23日,苏加加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来武汉的旅程。“我是第一次坐飞机,母亲也是,她特别开心。”苏加加回忆。5月23日晚11点多,苏妈妈和苏加加终于到达了武汉。

一家人在学校合影

5月24日和25日,苏正民带着母亲和妹妹在中南大的校园里参观,给她们讲述自己在大学的成长,还把自己大学的同学朋友介绍给了她们,虽然苏母不会说普通话,但是她始终微笑着和这些年轻的学生们打招呼。25日,苏正民所在的法学院拍摄毕业照,苏妈妈、苏加加还与苏正民一起开心地合影。

凉山小伙毕业后,即将回家乡支教

5月26日一早,苏妈妈就和苏加加来到了中南大校园,当天她们要做此行最重要的事情,出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颁奖典礼。她们也把从家乡带来的民族服装换上,苏妈妈换上一身黑绿相间的服装,并佩戴上头饰和耳饰,苏加加也换上一身蓝红相间的服装,带上特色的头饰。“在我们彝族只有出席盛大的活动,才会穿民族服装,就是代表我们的重视。”苏加加说到。

在颁奖典礼现场,苏正民获得了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志愿服务类”奖项。原来这个皮肤黝黑、爱笑的小男生,在大学期间一直热志愿服务工作。

一家人登台

1998年,苏正民出身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他的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15岁时,父亲去世,他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为他办理低保、提供助学金,让他得以重返校园。他努力求学,并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全乡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大学期间,苏正民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去回馈社会,去帮助像他一样的彝族孩子,支教、资助贫困学生、开展公益讲座、普法宣传、献血……他还和同学一起发起凉山阿依助学计划,两年多的时间,吸引了1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师生加入,帮助了66名凉山的贫寒学子。大学期间,苏正民总计为凉山教育志愿者服务了2000余小时,累计筹集了35万元公益物资和教育资金。

苏正民帮助凉山儿童

颁奖典礼现场,妈妈和妹妹和苏正民一起登上了领奖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来共同见证自己的特殊时刻,苏正民不禁哽咽,“我感谢我的母亲,给予了我生命,在最艰苦岁月里,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和妹妹。我也感谢我的母校中南大,一直培养我成长成才。”他向母亲和母校说到,“我也希望母亲和母校放心,我将始终牢记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一生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每个地方。”如他所说的那样,今年8月,毕业后的苏正民就将回到凉山,去做一名支教老师。妹妹苏加加告诉记者,哥哥一直是自己的榜样,自己也会一路追随哥哥的脚步,努力前进,未来也想回到家乡。

5月27日,苏妈妈和妹妹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临走前,她开心地告诉儿子,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看到儿子的成长,她内心无比开心和自豪。


原文链接: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800592&cId=0&fromFlag=2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