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儿子获奖,彝族母亲跨越1545公里来汉见证

来源:长江日报发布时间:2022-05-27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6日讯 52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火把村妇女吉尔各各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距离家乡1545公里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苏正民(左三)与母亲吉尔各各(右三)和妹妹苏加加(左二)在表彰台上。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摄

5月26日16时21分,苏正民荣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母亲吉尔各各和妹妹苏加加也一同站到表彰台上。憨厚的农家妇女吉尔各各紧张之余不忘微笑用方言感恩:“卡莎莎,卡莎莎!”(“非常感谢”之意)

苏正民(右一)、母亲吉尔各各(左一)和妹妹苏加加在嘉宾席上。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苏正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小时候走两个多小时山路,赶到“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的学校上课,这一幕幕深深烙在脑海中。父亲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后来,苏正民辍学回家务农。

在好心人帮助下,苏正民从田间回到教室。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让他倍加珍惜,学习更加刻苦。

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苏正民不忘感恩,“能为社会做点事,我心里踏实”。他积极参加义务献血,至今已献血32次,并带动身边朋友也参与到义务献血活动中。

暑假回到家乡,苏正民做支教,给孩子们上课。“主要是教他们一些文化知识,让他们有自信。”苏正民说,山区孩子相对封闭,性格比较内向。8岁的女孩杨芳起初一句话都不愿意说,经过20天学习后,她可以主持结营仪式,“这让我有了一些成就感”。

苏正民和山区孩子在一起。

苏正民和其他支教同学与当地小朋友在一起。

苏正民在辅导凉山山区小朋友。

苏正民还发起凉山阿依助学计划,吸引166名全国各地大学生加入团队,筹集12多万元助学金,资助66名凉山贫寒学子,其中有两名学生顺利考上大学。大学四年,苏正民总计为凉山教育志愿服务2000余小时。

因为出色表现,苏正民荣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

苏正民(右一)与母亲吉尔各各(左二)和妹妹苏加加在一起。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站在表彰台上,苏正民将奖杯送给母亲吉尔各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的吉尔各各现场演唱了一首彝族歌曲《不要怕》,感恩社会各界对苏正民的帮助鼓励。

苏正民老家高山上有很多“索玛花”,无论气候怎么恶劣依然盛开鲜艳。苏正民给自己取网名“凉山野玫瑰”,一如家乡的“索玛花”,坚强不屈,扎根最艰苦的地方。

今年8月,苏正民将再次去凉山支教一年。

据介绍,“公道美品德行奖”是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广西校友和校内一对退休教职工夫妇于2015年出资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专项基金由该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党委宣传部共同管理。和苏正民一样,当天共有10名个人(团队)荣获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

(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卓张鹏 程凌华 覃虹)

原文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8494678.html

编辑:付欣怡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