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中南大芳菲满园,花香四溢。南湖校区,花园漫道、松林湖影,水光滟潋;首义校区,中南楼外车水马龙,图书馆内书香满怀。这些或是生机勃勃,或是沉稳厚重的画面,和谐共融,共同滋养了中南大的文明沃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三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六个好”建设标准积极构建校、院(部)、系、班多层级创建体系,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把文明创建延伸到每位师生员工,形成共建共享文明成果的浓厚氛围,为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坚持思想引领 让主旋律更响亮
学校始终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凝魂聚气、固本强基的重要工作,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全过程,为师生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
由点到面推进思政工作改革。校党委先后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五个思政”专项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及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思政工作体制机制。2019年,学校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五个思政”专项试点工作,遴选13家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同年,金融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经过三年建设,已顺利完成教育部验收,其工作经验受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21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网首页推出“‘读懂中国’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质量工程”育人成果专栏,全面展示学校思政工作品牌及典型经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首页推介“‘读懂中国’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质量工程”
以小课堂讲好大思政。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逐步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读懂中国”系列通识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全校每一位老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启动“校领导同上一门思政课”项目,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开设27门“四史”类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和24门“读懂中国”系列通识选修课,精心打造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60门校级课程思政建设“榜样课程”,在全校上下逐步形成协同发力的课程育人大格局。书记校长率先垂范,为学生讲授毕业思政课、开学第一课,为教职工讲授书记第一课、校长第一课,受益师生达两万余人次。“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陈柏峰教授带着学生扎根乡村做调研、思政课堂搬到了中共五大会址现场、校史故事进入了选修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改革在中南大处处可见。
校党委书记栾永玉讲授“毕业思政课”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在中共五大会址给学生讲授思政课
以日常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公道美品德行奖”“典赞青春”“文澜奖学金”等评选表彰,举办国旗故事会、红歌会、星火训练营等主题教育,自主研发推出全国高校第一家新时代·新思想·新经典·学“四史”在线阅读平台——“读懂中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书香在线”,出版《百年献礼·党的光辉照我心》等四本立德树人系列成果丛书,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组建法律援助团队、雪莲花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团队52个,年均服务时长23万小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4280名师生主动下沉一线、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在爱国奋斗精神的感召下,一批批青年学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60余名(人次)学生荣获省级以上道德类奖项,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苏正民,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钟开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符双喜、江剑,“勇救落水少年”的研究生陈帅,“隐瞒家人勇于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古丽迪娜·亚鲁坤等一大批青年学生典型。
学校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国庆升旗活动
湖北省红十字会向哲学院胡冰冰同学致感谢信
黄冈市堵城镇人民政府来信感谢研究生邱紫铂和何悦
坚持师德建设 让主力军更担当
学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不断创新教职工思政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师德建设新途径,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尚,打造优良教风,培养造就了一支拥有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突出师德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师德多元化评价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完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初任教师导师制、离岗进修与访学、离岗社会实践等五位一体的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师德建设不断夯实。
教育部官网报道学校深入推进师德师风教育
强化责任担当,践行服务国家的初心使命。学校专家学者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推荐优秀专家加入湖北省宣讲团、武汉市宣讲团,连续10年组建专家宣讲团参与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建设,送理论下基层。深度参与脱贫攻坚,选派优秀党员干部赴红石村、盐津县等定点扶贫点,助力扶贫点脱贫摘帽。14名银龄教师赴新疆、云南支教,援派数量位居部属高校前列,周月梅教授、徐双敏教授支教事迹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报道。
徐双敏教授的援疆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选树师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教书育人奖”、教师节庆典、教师荣休仪式等,健全教师荣誉制,提升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打造“师说”学术微视频,推出“希贤好故事”“最美机关人”等专栏,出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学术人生系列丛书》。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指引,坚守育人初心。“理论法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先进工作者”郭道扬教授历经8年完成鸿篇巨作《中国会计通史》,全国模范教师孙贤林教授义务为学生补课三十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尼加提·艾买提将各民族青年的先进性和担当精神融入志愿服务行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邓爱民教授带着学生在田间地头上专业课……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先后报道反映了学校的典型培育、示范经验。
坚定文化自信 让底色更鲜亮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深耕文化底蕴,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载体,打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挖掘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立足本校红色文化资源,启动中南大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出“十个一”文化成果,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的精神食粮。邀请知名校友、学科带头人讲述校史和学科发展史、畅谈“中原故事”,让红色校史成为学校的特色亮点;举办“红色金融主题展览”,展示我党红色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红色话剧《曙色》,把红色校史与党史结合,给师生带去沉浸式学习体验;户外运动课将党史知识融入课堂合作环节,用一分钟回溯百年党史重要历史节点。
原创舞台剧《曙色》
繁荣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发挥会计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法治史、党史育人优势,打造“五史四馆三展”,升级货币金融馆、校史馆、会计史文博馆,举办党史手稿展、红色金融展、监察文化法治展,出版世界第一部会计通史《中国会计通史》、《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等巨著,强化文化育人。原创小说《逐光的孩子》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及“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立项;1件作品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8件作品获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中国会计通史》
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感。投入1600万元开展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打造1500米南湖绿道景观带,为师生提供新的休闲锻炼区域。滨湖园、环湖园、临湖园、望湖园、建行学院餐厅等提档升级完成,师生就餐质量明显改善。南湖校区停车规划项目和校园周边停车整治行动成效明显,交通拥堵现象大为缓解。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推动实现校园建筑、道路、景观等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组织应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55批次,检测总数近40万人次;开展18批次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南湖校区南湖绿道景观
红色校史片《中原大学为党而生》
用全媒体传播正能量,用新技术讲好新故事。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疫情防控、“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营造校园氛围,强化内容建设,传播校园正能量。拍摄15期“党史故事汇·我是党史领学人”系列微党课,以短视频的方式将党史知识转化为激励师生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制作红色校史片《中原大学为党而生》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荣获“湖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微视频《初心》获人民网2021年度新媒体类高校优秀校园新闻作品。(通讯员 程凌华 胡兰)
审核人:覃虹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