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两性一度 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成果完成人:郭月梅等
成果完成单位:财政税务学院
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郭月梅教授正在准备授课,《税务会计》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十分默契地等待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或整理笔记,或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课堂氛围和谐,学习氛围浓厚。
打破传统 创新教学方式
在学生眼里,郭月梅老师的课堂充实又有趣。《税务会计》打破了传统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多渠道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科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教学不中断,学习不设限,学生可以通过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进行线上微课的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线上微课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交互活动和测试题目,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课堂上,郭月梅老师鼓励大家主动展示自己,通过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度。不仅如此,为了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郭月梅老师创新项目化教学方式,以项目为核心,将税务会计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设计成单一的税法项目,再将税务会计的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重难点,将专业知识融注于每个项目的任务点中,通过项目教学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郭月梅老师曾连续四年被评为校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曾获评财政税务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2020年获第二届“教书育人奖”……表彰不停,荣誉不断。作为博士生导师,郭月梅老师从未停下过她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步伐,“教书是个良心活”,郭老师这样告诉我们。《税务会计》的课程设计倾注着一位师者对学生的仁爱之心,郭老师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以师心换真心,师生关系友好亲密。
学研结合 理论与实践并举
《税务会计》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在多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税收政策红利频发,高素质税务人才是推动国家财税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税务会计》课程设计立足于国家现实需求,与相关政策紧密契合。作为一名学者,郭月梅教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作为一位师者,郭月梅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把学问用在中国大地上”,疫情期间,郭月梅号召学生“停课不停学”,关注“最严封城令”下社区管理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终指导学生完成了《疫情背景下城乡设去管理问题及建议》一文,郭老师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了解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税务会计》课程立足于岗位的真实工作需求,在课程内容上,按照不同税种设计案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郭月梅教授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建设了《税务会计》金课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获得实训机会,将学到的知识用在工作中,在实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成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是郭月梅对做研究的自我要求,郭老师潜心研究,倾心教育的精神感染着她的学生们,她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学校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多名本科生及研究生毕业论文获评省级优秀论文、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执教以来,郭老师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成长,分享着他们成功的喜悦,郭月梅把学生当朋友,学生也把她当朋友,此去已经年,唯不忘师恩,郭月梅的学生们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真正做到“把学问用在中国大地上”。
锻造金课 为人才培养增效
《税务会计》课程建设积极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的号召,坚持高阶性是质量保障,创新性是发展动力,挑战度是根本特征,打造《税务会计》金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质量关。
郭月梅老师认为,高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需要立德与树人并举。《税务会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们为国育才,明天他们为国理财”郭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高校学子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一个优秀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较高的道德水平。《税务会计》金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税务会计人才,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自信,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为更好地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
(审核人 伍施乐)
编辑:陈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