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副校长邹进文教授为文澜学子讲授思政课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21-05-31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力冠予 学生通讯员 李慧婷 摄影高明媛)如何以历史的视角看待经济全球化问题?从三次全球化详细的展开对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又如何把握国际形势发展本国经济?5月27日晚,副校长邹进文教授在文泰楼113教室以《经济全球化:历史的视角》为主题,为2020级文澜学院学生讲授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世黎教授主持。

    “15世纪至18世纪展开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全球化,中国当时处于经济全球化价值链的顶端,处于这次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地位。”邹进文认为,这次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使欧洲掀起“全盘华化”的热潮,大大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1815年至1914年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全球化,这次全球化中国由于没有赶上工业化的步伐,被迫纳入经济全球化体系之中,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产业链的底端”。邹进文谈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推动下,世界经济开启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把握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次经济全球化目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何去何从,难以逆料。中国应着力推动创新发展,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课堂最后,邹进文勉励各位同学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听完邹进文的讲授,经管2001班殷茵颇有感触:“邹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们从历史角度见证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伟大时期,这不同于以往我所了解的国外工业化的角度,而是站在中国的角度。”经管2001班董寿慷也提到:“邹教授以三次全球化为主线,分析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其中,中国由领导地位、落后地位到最大收益国的转变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面对问题不能片面地看待,要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上看,让我受益匪浅。”

会计学院辅导员范纯琍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