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通过名单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自2018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以来,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围绕“七个有力”,大力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筑牢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旅游管理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成效显著,取得诸多成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一支仅有8名党员,却焕发着巨大能量的年轻队伍,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邓爱民教授的带领下,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总结出“田野党建”这一国家党建品牌。他们将党建扶贫理论扎根于田间地头,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脱贫致富。
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田野党建”荣获“全国高校教工支部案例精品作品”;支部书记邓爱民教授荣获“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学校第二届“教书育人”奖,荣登湖北省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党员生活》教师节专刊封面人物,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等数十家中央和湖北省媒体报道,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新探索、树立了新标杆。
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
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
获得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教工党支部工作案例精品
坚持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旅游管理系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贯彻落实,结合深化实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支部建设年”工作方案》等,通过务实举措,着力实现支部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
突出支部政治功能。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发挥支部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定师生政治信仰、突出育人政治标准、彰显党组织政治功能、涵养校园良好政治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联系群众等制度,发挥好学校“一书两册”作用,确保支部党员学出实效、学出动力、学出干劲。培育创建以来,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9次。2020年6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参加支部“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并就“完善和打造党建品牌”作出要求。
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联系群众等制度,发挥好学校“一书两册”作用,确保支部党员学出实效、学出动力、学出干劲。培育创建以来,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9次。2020年6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参加支部“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并就“完善和打造党建品牌”作出要求。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学科建设发展
旅游管理系党支部秉持“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理念,根据学术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凝练学科与党建相匹配的方向,积极探索“党建+教学科研”“党建+团队建设”等融合模式,形成党建科研合力。邓爱民、舒伯阳等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好“田野党建”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等领域重点攻关,产出了丰硕的科研项目、论文等成果,其中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发表了乡村旅游研究的高水平论文10篇,多部专著。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坚持服务社会需求,积极投身科研战疫,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战疫主题论文。
在“田野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工作的引领下,旅游管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旅游管理学科排名跃居湖北省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第一名,2019-2020年旅游管理专业排名中位于第15名,在全国旅游院校中有重大影响力。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获评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推广武汉基地。同时,旅游管理教师党支部具有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名师1人,湖北省旅游决策咨询委员2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省高等院校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湖北省旅游学会副会长1人。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发挥智力优势,深入推动旅游扶贫。在政治素质好、党建和业务能力双强双优、名副其实的“双带头人”邓爱民教授的带领下,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坚持找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着力点,积极发挥学科资源和智力优势,实现支部建设和社会服务双融双促,有效带动贫困山村村民通过旅游开发脱贫致富。近年来,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充分利用旅游专业平台师资优势,组织有丰富旅游规划经验的教师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编制了咸宁市通山县麦市镇、咸宁市通城县大路乡杨狮坑村、英山县石头咀镇栗树咀村、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羊角山村和黄冈市罗田县平湖乡黄家垸村等8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仅2019年他就带领师生深入荆楚各地,挖掘村落的独特风土人情,协助32个落后村寨通过开发旅游而脱贫。
抓好典型宣传,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支部积极用好身边典型事迹,以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特别是学习好支部书记邓爱民教授先进事迹,深入领会“全国高校教工支部案例精品作品”田野党建案例内容,同时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内容和形式,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党员教师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内生动力。
坚持服务有力,把师生团结凝聚在支部周围
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坚持凝聚、服务师生有力,通过建立“老带新”机制、困难帮扶机制等,切实帮助师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真正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师生之家,把师生紧紧团结凝聚在支部周围。
搭建支部“老带新”机制。党支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旅游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新鲜动能,支部制定了助推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田野党建”活动,老党员结对新教师,吸收青年老师加入科研团队,带领年轻教师扎根乡村旅游学术研究领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座谈会,形成了“一对一、老带新、传帮带”可持续发展机制,并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精准帮扶困难学生。在支部书记邓爱民教授的带领下,支部形成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的机制,助力学院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机制体制。疫情期间,在湖北省旅游学会、湖北省研学旅行协会、武汉市酒店行业协会等七家协会及各大中小型企业、湖北省内各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承办“2020湖北省旅游专业应届毕业生线上招聘大会”,共有五十余家企业参加,为“招聘难”“求职难”的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了双向平台,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这一最紧迫的需求。
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帮扶师生工作。疫情期间,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田野党建”活动形式,发起了科研“战疫”、教学“战疫”、智库“战疫”、帮扶“战疫”、先锋“战疫”等一系列特别党建活动,切实帮助师生解难题。利用“互联网+”的模式,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落实“停学不停课、学习不延期”的要求。支部成员李莺莉老师指导的非洲留学生埃塞克因为疫情滞留学校,李老师在提醒其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通过微信和邮件积极进行论文指导,并进行线上心理疏导,稳定了学生情绪,最终该生论文成果通过审查和答辩环节,成功如期毕业;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现联学联动,及时了解师生需求和困难。
扎根田野,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开展“田野党建”系列活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教师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大大加强,旅游管理系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更是得到了积极的促进。在田野党建的引领下,旅游管理系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
从恩施大峡谷到木兰生态旅游区,从中山舰博物馆到石榴红村,邓爱民教授所带领的党支部,紧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着力点,积极发挥学科资源和智力优势,实现支部建设和社会服务双融双促,有效带动贫困山村村民通过旅游开发脱贫致富。支部党员教师用专业知识帮助贫困乡村做旅游规划,既锤炼了党性,也磨练了业务。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成员以共产党员的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抗疫斗争中。在支部书记邓爱民教授的领导下,形成了“发挥学术优势、撰写战疫相关论文、专著”的科研战疫,“通过网络教学、坚持‘停课不停学、停校不停讲’”的教学战疫,“发挥智库优势、撰写疫情咨询报告”的智库战疫,组织“空中双选会”缓解疫情下就业压力的就业“战疫”,这四大战疫成果。
不忘初心,勇创辉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的生动实践,印证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新的起点,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将不懈努力,守初心,强信仰,勇作为,为推进旅游扶贫,实现乡村振兴而持续奋斗!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