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续写新篇章,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立时代之潮,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基础之上,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进程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检视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文明之源,把发展之脉,明开新之道,走复兴之路。
一、不忘本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实际,既包括现实的实际,也包括历史的实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结果和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形态,如果抛弃了千年传承的中华文明,就割裂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同样如果没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华文明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必经阶段。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之间存在着文化内容、文化精神的内在契合与融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忘本来,其一就是不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创新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上谱写的新篇章;其二不忘中华文明的根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另辟蹊径和脱离中华文明的独立文明形态,而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伟大飞跃与升华,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其三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任何歪曲和否定人类文明史、社会主义史、革命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错误思想和行径。
二、吸收外来,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每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人类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隔绝、自我封闭的状态,逐渐被相互交流和融合所代替。中华文明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儒佛道融合,到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对外开放,始终与世界文明保持着交流、交融、互动、互鉴和互促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互融互通、互摄互补,形成了一幅多样又统一的文化景象,一方面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族文化在岁月的沉淀下更加浓郁,另一方面贯穿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统一和共通的文化形态在文明交流对话中更加璀璨。新时代面对全球化、逆全球化浪潮的挑战,自我封闭和自我禁锢只能是死路一条,积极构建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和相互启迪的体制与机制,才是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化与现代化的结果,不是“同质化”也不是“西方化”,而是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历程中,西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文化霸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并不具有普世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文明之路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书写了一部真正具有全球史眼光的世界现代化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世界意义。
三、面向未来,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总结历史和关照现实,是为了开辟未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中华5000年文明从未中断,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博大精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充沛的养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人类文明大视野来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内在渊源关系,处理好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掀开了“新篇章”,发展到了“新阶段”和“新境界”,新时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之路,不同于西方道路,也不同于前苏联老路,不是复辟和复归传统,而是返本开新和继承创新。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断裂传统”“毁灭传统”“彻底反传统”或“以反传统来继承传统”等错误思想与做法,导致了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和曲折发展,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找准文明传承之根脉,把握文明传承发展规律,洞察文明发展大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价值坐标、理论体系和实践新格局,探索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和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