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第六届 “中华颂”朗诵比赛决赛举行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20-11-09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徐淇钰 学生通讯员 景明君 翟燕婷)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彰显魅力,积累陶冶性情。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增强青年文化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政策,增强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学生文化艺术水平,118日晚7点,我校刑事司法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财政税务学院于南湖会堂联合举办了第六届“中华颂”朗诵比赛。担任此次评委的有中韩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董玉芝教授,刑事司法学院团委书记2017级辅导员郭青川老师财政税务学院团委副书记2020级辅导员甘甜老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分团委负责人韩桢老师以及几位朗诵领域的学生评委。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全校激烈选拔后,一批优秀的朗诵者脱颖而出,被分为九组,在本晚一决高下。决赛分为两轮,第一轮由各组选手在各自抽签确定的主题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歌剧、舞蹈、武术等元素相结合进行比拼,三个主题及其展示顺序依次为“典正雅音”、“峥嵘岁月”和“摩登诗意”;第二轮则由各组选手通力合作,由四位领诵和所有选手进行齐诵《我是湖北人》献给千千万万辛劳在抗疫前线的湖北人。

大赛开始前,刑事司法学院声乐团演唱《山河无恙在我胸》作为暖场节目。第一组带来的作品《我的祖先名叫炎黄》,拉开了第一主题“典正雅音”的序幕。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永远不要忘记血液里的根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第二组则以《九歌》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爱情长卷。而第三组用一篇《瘟情》带我们重温2020年春节的防疫阻击战,用古今对比诠释了灾难面前的人性与光辉。千年前的县令打开城门让来自瘟疫泛滥之地的弟弟进城避难,最终造成整个县绝户,这样的悲剧令人痛心;而千年后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一位母亲为了全村人的安全,含泪将外地归来的孩子拒之门外。一古一今,展现了今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以大义为先的担当!

挥别雅音,让我们再忆往昔峥嵘岁月。第四组的《战士之歌》带我们重温百年前国家陷于危难之际爱国儿女的舍生忘死,唤起和平年代的我们心中的信念。“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第五组《秋瑾》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震撼人心,让我们看到晚清一代人的觉醒。第六组则以《等待》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他妻子的等待,见证了他隐姓埋名于大漠荒烟,奉献至死方休的爱国热忱,与此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而在“摩登诗意”主题下,后三组用新时代青年的方式歌颂祖国。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第七组口中的《蚂蚁》,当代青年人用坚持和勇敢书写青春,用梦想点缀青春,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是第八组演绎的《肩上的路,路上的魂》,年轻人身为高原汽车兵,克服万难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最终失事倒在路上,成为路上的魂,他以奉献和担当诠释青春;青春是第九组的《枸杞红了》,人们身在田间,心在桃源,穷苦却坚强,是一颗颗天空中最亮的星星。青年人在各个角落用青春发着光,温暖着祖国。从北漂奋斗的小青年到“生在江南却倒在大西北”的守边军人,再到黄沙干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大城市的渴望,令人热血澎湃,令人热泪盈眶!

最后,财政税务学院带来终场节目——舞蹈《云想霓裳》,在一转一跳间第六届“中华颂”朗诵比赛也迎来尾声。

最终九组参赛队伍中,第六组以《等待》斩获冠军,第三组以《瘟情》荣获亚军及最佳人气奖,第五组以《秋瑾》荣获季军,其余小组获得优秀奖。而正如财税学院18级修建章写给参赛选手的话所说,其实奖项本身并不重要,更多在于它折射出对朗诵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付出和笃信。获奖是对参赛者目前水平的肯定,但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待到半年、一年之后,是否仍有力立于台上,让自己的声音为众所闻、所喜闻乐见,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

比赛后,冠军《等待》小组成员周瑞炎谈到:“《等待》既有对邓稼先老前辈的敬仰,又有对许鹿希奶奶等待二十八年的感动。我们演绎时会带入自我力求真情流露,希望让观众感受到那份无私与伟大,同时也能激励我们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比赛圆满结束,但诗是激荡的青春,是不灭的理想,我们与诗歌的故事未完待续。以诗文赋精神,用名篇修道德。诗文永不朽,薪火传无尽。让我们以诗歌为琴,更奏时代强音!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