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求是》发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此为契机,号召全体教师认真研读学习原文,重温习近平关于办好思政课的讲话精神,努力按照思政课教师“六素养”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八统一”要求,以实际行动打造优质高效的思政课。现摘录部分代表学习体会如下。
牢牢掌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文剑:坚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教育方面获得感明显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实践证明,抓住、抓好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思政课建设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放松、丢弃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思政课建设就会偏离正确方向、脱离正确轨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的是知识、价值观,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思政课建设的主动权,才能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在“四度”中凸显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先庆教授:办好大学生思政课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有政治高度,大学思政课的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二是要有全球广度,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视野中办好思政课,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三是要有历史深度,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始终重视思政课建设,其中的宝贵经验值得认真吸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也为我们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四是要有民族气度,办好思政课关系到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世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思政课要“守正创新”。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创新”是中心也是重心,但却不能离开“守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辩证逻辑,应该是“在守正中坚持创新、在创新时保证守正”。我们将继续“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坚持政治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从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深化我校的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要针对思政课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荣枢:认真研读原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很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重点是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很重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需要从年轻的一线思政课老师抓起。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励年轻教师将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有机统一起来,优先将理论研究发表于课堂上。要信任年轻教师,多给课题资助,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教学实践创新。重视年轻思政课教师培养,才能避免这支队伍“断层”的危险。
要意识到思政课的高端性和艺术性
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得者张瑞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一是要意识到思政课的高端性。思政课以党的历史和理论为蓝本,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蕴含于其中的为民谋利价值观、人类正义和情怀、科学思维和方法、战略策略大智慧、理想信念和精神等政治文化精髓。这是思政课有质量的条件。二是要意识到思政课的艺术性。教师不仅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还要熟知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把“办好众人之事”的政治情怀和政治智慧传输给学生。这是思政课有效果的条件。两者有机结合,才可能上出一门优质高效的思政课。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