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毛晖、王泯之:新冠肺炎疫情下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思考

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03-15 字体:

【科研战“疫”(六十三)】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疫情早期的快速传播,也显示出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在今后的建设中予以完善。

一、对于超大城市,制定专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大城市规模日益增多。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2019年,我国人口在千万以上的城市已有十余个。这些超大城市往往经济实力雄厚,人口密度较大,人员流动性也很强。一旦爆发类似新冠的突发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将非常惊人,对公众健康和经济建设的破坏程度难以估量。因此,有必要在这些超大城市,制定专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目前,我国虽然已制定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在技术和物资保障等方面,仅是较为粗略地规定了相关应急措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现实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当前,武汉市常住人口已突破千万,属超大城市。尽管在华中地区,武汉市的医疗资源还相对丰富,但由于人口数量大,在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很快出现了救治床位紧缺,医疗物资不足等问题。后期依靠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组建方舱医院的模式,才逐步得以解决。

而中国的另一个超大城市——上海,2003年“非典”之后,就在金山圈地,建设“小汤山”模式的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该中心除常设500张病床外,同时预留有各种管线,可于短时间内搭建600张临时病床,以满足突发事件的需要。对于超大城市,均可借鉴上海的经验,建立类似的卫生应急响应体系。一旦疫情暴发,可迅速建设应急医疗用房,立即投入使用,为疫情防控赢得宝贵的时间。超大、特大城市还可建立专门的重大传染病应急物资储备库,疫情期间可紧急调用。

二、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公共卫生体系的信息管理水平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运用,使得海量数据的实时共享与高效整合成为可能。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早期,疫情信息迟报、漏报等问题突出,传统的单线上报形式弊端凸显。此外,医疗物资的供需信息未能有效对接,捐赠物资的配给效率有待提高。

疫情早期这些问题,通过启用大数据技术,得到了有效解决。大数据技术在信息采集、疫情溯源、防疫知识传播以及复产复工方面都发挥出巨大优势,为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例如,“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实时追踪患者移动轨迹,对疫情传播进行有效监控;全国正在推广的“健康码”系统,利用数据处理和共享功能,实现健康信息的快速采集与上报,助力复产复工;“湖北医疗物资需求信息平台”以及线上问诊等大数据平台上线,对医疗资源进行统筹监测,缓解了前线卫生防疫压力。

事实上,大数据已然成为一种基础性战略资源,被应用到各项社会事业当中。在今后的公共卫生防疫建设中,要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卫生体系的信息管理水平。具体来讲,

第一,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采集模式常态化,构建个人健康信息档案。民众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直接上报个人健康状况,从而实现健康信息的有效汇集与识别。

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全国性的医疗卫生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具体由卫生部门制定管理标准,大数据平台集中发布医疗资源供求信息,充分保障供求双方的高效、精准对接。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第三,破除数据藩篱,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的跨界数据融通。2018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方案》中,要求各省市打通区域内疾控上报数据与电子病历数据系统。出于各种原因,该方案在各地并未有效执行,导致两个系统的数据割据局面依旧存在。今后,应切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体系的数据互联互通。同时,数据信息应按照安全等级实施分类管理,涉及到如新冠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数据,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建立卫生防疫数据网。

三、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构建预防型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比尔盖茨在2015年的TED演讲中提到,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

面对未知的病毒攻击,人类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方面,加强相关疫苗的研究,以对抗病毒,这就需要各方加大医疗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国民的健康教育。例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警示我们,应禁食野生动物;在冬季等流感高发季节,出入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养成居室常通风、人员勤洗手等卫生习惯。

《黄帝内经》里说,“上工治未病”。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升民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与科学素养,是防控疫情的有力保障。今后,卫生部门可以开设相关的公众号,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此外,还可鼓励知名的专科医院开展科普工作,积极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毛晖  王泯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