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疫”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各项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学院实际,积极动员、精心谋划,号召全院师生把面对疫情灾难的担忧转化为战胜困难的动力,坚定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引导师生在疫情灾难前理性思考,培养有“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和“仁爱情怀”的时代新青年,凝聚学院力量共同打好这场防疫攻坚战。
一、党委统领,吹响战“疫”冲锋号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别针对安全稳定、思政教育、本科教学、毕业就业等重点工作成立专班,明确职责,制定了学院师生出行情况排查报备制度、防疫日报制度和网上教学工作方案等,便于全面掌握师生动态、做好疫情期间的教学管理。
疫情暴发以来,学院第一时间排查教职工出行情况及健康状况,组织全体教师按要求填写疫情防控情况调查表,全面摸底受疫情影响需要救助帮扶的教职工和学生情况。建立留校学生联系群,重点关注留校学生人身安全、物资配备、生活保障等,坚持健康日报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
学院组织教师以系为单位、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并实施防疫日报告,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广泛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及时传达学校的防控要求,引导师生面对疫情理性思考,正确应对,不信谣、不传谣。
二、落细落实,守好战“疫”责任田
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委号召党员和学生骨干发挥模范作用,向全院师生转载我校《致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倡议书》,要求全体师生党员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倡议大家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做严格遵守纪律的表率;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做切实提升自我的表率;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做密切关注疫情的表率。
在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小组领导下,各年级辅导员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将疫情防控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班级群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宣传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知识,坚持落实线上点名制度,确保将有关信息和通知要求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位同学并得到回应。此外,各年级结合实际开展了班级学习打卡、假期学习规划、网上听课培训等活动,更好地落实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为教师线上顺利授课打好基础。
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防疫宣传,倡导师生安心居家,注意防护,加强锻炼,合理安排学习工作任务。
学院团委组织了“众志成城、抗疫有我”主题活动,号召学生党员带头用手写情书、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祝福,传递温暖,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共同为武汉加油。
学院重点研究就业工作,制定预案,全员发动。导师关注毕业生论文撰写进度,做好线上指导,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及时转载就业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网络求职,了解考研学生成绩情况,跟进考研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情绪安抚。
学院坚持落实“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技术条件,完善直播教学、课后答疑、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保质保量做好“线上教学”。
学院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利用专业特长围绕疫情防控开展相关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调研,了解疫情,学习典型,交流感悟,加强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三、党员争先,打好战“疫”保卫战
面对疫情,学院党委精心筹划,支部党员勇于奉献,亮旗帜,树榜样,作战“疫”的星星之火。
“疫情在哪里,党员就要在哪里”
学院要求各支部党员主动向现居住的村(社区)党组织报到,并积极配合参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数理与金融统计学系党支部书记孟祥兰老师主动报名参与了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她一个人每天负责统计、分发整栋楼的购菜需求,工作量几乎饱和,有时仅分发团购菜就要在楼下等待3个小时之久,还会遇到难缠的业主抱怨菜品不新鲜,质疑志愿者爱心菜分配不均、私拿补贴等。即便如此,孟祥兰依旧坚持服务,“我是一名党员、一名知识分子,在这个困难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协助社区服务好居民”。防护装备不全,就自己出钱购买,并为志愿队每人赠送一套防护服;业主不理解,就耐心地在群内解释;分发效率低,就调整工作方法;志愿者人手不够,就在小区群里号召征集。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孟祥兰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此外,学院副院长杨青龙、统计系党支部焦雨领、数理与金融统计系党支部杨超、行政党支部胡瑶及十余名学生党员也主动报名参与了所在地的志愿服务工作,共同抗“疫”。
“隔离病毒不隔离使命,足不出户仍要教书育人“
面对疫情,学院坚持“延迟开学不停学“,快速反应,制定预案,学院教师积极响应,坚守使命。
大学数学教研中心王琦老师主动为老师们测试了钉钉、QQ直播和腾讯课堂等常用直播软件,经过实践探索了腾讯会议单独发言的举手功能和腾讯会议、钉钉双开的直播授课模式,为学院教师线上直播授课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图:王琦老师正在直播授课
大学数学教研中心的杨皓老师和程水林老师在老家没有电脑,克服困难,利用手机的分屏功能在阳台直播,全程PPT讲解配合手写进行授课,被大家称为“阳台教师“。
由大学数学教研中心全体党员教师组成的“量烛”答疑团队继续发挥微信线上答疑优势,考虑到特殊时期同学们对网络答疑的需求,大数中心升级了网络答疑形式,从原来的单纯展示问题解答过程提升为会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梳理和分析,方便同学们理解解答过程,对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由常金华副院长、多位教授、副教授及资深教师组成的“数学分析课程组”,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创新性地采用了立体化在线教学模式,周一、三、五录课上传BB平台和QQ群,周二、四进行QQ线上答疑,周末“雨课堂”在线测试,三管齐下,满足了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在学生中获得一致好评。
数理与金融统计系党员胡淑兰老师在疫情暴发后及时发布师门公告,督促研究生论文撰写进度,跟同学们一起做到三个“一”学术交流,即“每天有一个学习进展打卡”、“每周提交一个学习总结汇报”、每天和一位研究生做深入学习指导或学术探讨”。在研究中带领同学们积极关注此次全国新冠肺炎发展状况,借用大数据做出了新增肺炎人数的发展趋势图。同时,胡老师鼓励学生“越是面对这样的环境,越要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此时,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志愿者,更需要每个人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作为学生,你们的贡献就是学习真本事为国家未来强大而努力”。
“科研战疫,刻不容缓”
学院倡导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坚持科研战“疫”。院长张虎亲自挂帅,发挥大数据研究院优势,联合我校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立信(重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恒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开展了系列调研,统计系徐映梅、朱喜安、张海波、肖磊、韩爱华等教师带领二十余名学生积极参加,围绕疫情现状、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更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调研关注社会、理性思考、科学思维、有效建议,目前已形成了《“隔病毒还是隔人心?”——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泄露现状及公众态度调研报告》、《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下居民恐慌心理调查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经济的影响与预测研究》、《疫情之下民营企业复产复工及经营困境研究报告》、《疫情防控下的居民复工就业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研究报告,为战胜疫情献出绵薄之力,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添砖加瓦,共同打好这一场防疫攻坚战。
春天已来,统计与数学学院上下将继续把初心写在行动中,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把“四个自信”转化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信心,齐心协力,坚定前行。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