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战“疫”(五十四)】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宅式抗疫”吸引全社会的关注,自2019年底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省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上下打响了全民抗疫阻击战。经过一个月有余的英勇奋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截止3月7日0—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例,其中湖北41例(武汉41例);新增死亡病例27例,其中湖北27例(武汉21例);新增疑似病例84例,其中湖北42例(武汉42例)。
疫情终将会过去,高校开学复学日期临近,鉴于目前的形势,绝不能放松警惕,零增长不等于零风险。高校复学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又是一个关键时刻,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期和攻坚期。一旦疫情大面积的突发,学校将如何应对、如何解决,是各高等院校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本中心科研团队从三个方面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对策。
一、增强信息反馈,提供信息支持
信息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对于整个事件的解决和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通畅、正确的信息传达能够避免形成网络舆论,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对高校公共卫生事件有正确、清晰的认识。要加强与学生和教工的沟通交流,力争在第一时间可以获取到第一手信息,增强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处置的及时性。在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各高校应明确校内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报告制度,每天由学生个人向班级健康检测员汇报本人身体状况,学院再统一收集各班级健康检测员汇报的各班级成员安全状况信息,最后学校应急管理机构再统一收集各学院汇总的各班级成员安全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存在身体状况异常的学生,紧急向学校应急管理机构汇报有关情况,待学校医院详细进行医学观察,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后,迅速报告校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划分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二、开展思想教育,稳定师生情绪
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往往会使师生陷入莫名的恐慌、焦虑、不安之中,直接影响到师生在工作、学习中的情绪和校园秩序的稳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第一时间利用网络、广播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表达诚挚的歉意,并让师生了解事件的具体信息,同时提醒广大师生做好自我保护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应立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法宝。学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一大亮点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统一认识、激励斗志,引导师生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有力武器。
同时,心理治疗对于稳定师生情绪也是必不可少的。据调查,高校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这就使得高校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安抚学生的情绪。随着网络、电视、微博等媒体手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对信息的处理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了解,自身缺乏救护措施,因而在遇到此类事件时更易产生恐惧情绪。因此,高校要采取信息的公开化,向学生及时传达客观、准确的信息;通过设立临时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进行心理开导,使已经产生心理恐惧的学生真正走出来,树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查找事故原因,落实主体责任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校应急管理机构应及时查明事态原因,并做好后续观察工作。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人员的工作,向工作人员和部门提供事件的详细资料,并深入了解师生,收集各类信息,掌握事件的具体情况,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尽快提交调査报告。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和各种救治防范方案,对校园各个生活、学习、实训场所实施防范措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彻底排查,整治到位。
加强校园门禁管控,关闭学校多个出口的大门,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借道通行,对所有进入学校的人员,包括服务外包单位及校园餐饮铺面,坚决执行教育部“五个一律”要求,严格执行登记和体温检测,统一进出通道,预留应急通道,加强各类外来人员的管理和健康排查报告。同时,严格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高、中层管理干部及辅导员全天候值班值守,确保24小时有带班校领导指挥、有中层管理干部在一线值班。实时研判疫情发展态势,科学制定防控方案,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姜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