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战“疫”(四十九)】
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范围内已有近90个国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0万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目前我国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前期,阻断传播和加强隔离是防控的有效手段,而“战”疫进入后半程,需进一步依靠科学手段有效掌控疫情发展走向预测。因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强化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面对此类突发公共事件与突发危机以及即将到来的全国性“返岗复工”期防范疫情的二次,如何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预防、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已经成为国家和各级部门思考的重中之重。
各类智能设备与全域性高速网络已经将人类已经从“IT(信息)时代”推向“DT(数据)时代”,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将留下数据的痕迹。数据是决策的依据,海量数据的智慧运用能使决策更加准确。大数据技术是海量数据分析从中找到因果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我们发现潜在隐患、找到问题根源并进行有效预判。回溯整个疫情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在疫情的前后、疫情控制期、未来防范阶段都已然并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一、大数据之于风险预警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报道早在2019年12月份已经初见端倪,亦有相关学者基于已有数据样本做出科学理性分析,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故而导致错失疫情控制的黄金阶段。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然能为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人群聚集、趋势发展等风险预警提醒:即根据传播模型构建分析出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的风险,根据已确诊和疑似病例划定高危传播区域,对于该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并针对附近人群提供实时手机预警,提示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并根据确诊病人的接触史提供范围预警,为疾控管理部门精准确定风险人群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疾控效率。
二、大数据之于疫情判断
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完整、真实、具有预见性数据的需求是迫切的,这是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以本次疫情为例,大数据可以有效用于疫情的早期预警与感染规模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持。事实证明采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流行病学原理、人口规模、人口流动数据、确诊病人数量、传染特性等信息设计计算模型,能够对地区潜在的感染人数,疫情传播趋势等进行有效判定,从而为疫情风险等级判定以及风险应对措施指定给出指导性意见。
三、大数据之于统筹决策
在前期诸多因素下疫情仍能够如此之快的得到控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国家强大的统筹、动员能力,但面对这一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不可否认的是在疫情初期仍暴露出包括决策不及时、不科学等些许不足。中后期疫情防控中,反思总结疫情防控决策的成效与问题,有关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交换,将基于大数据的民生需求分析明确了物资调配的类别;规模庞大的物资仓储与高效配送能力,解决了物资的调配与分发问题;强大的信息处理与传播能力,让数万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繁杂数据中蕴含的高价值信息被提炼出来,政府等决策部门才能做出有效应对措施,这使疫情控制成果进一步显现并大大缩短了疫情周期。
四、大数据之于疫情防控
针对疫情防控采取的有关人员隔离措施出台后,大数据在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溯源、传播轨迹确定、接触者筛查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时大数据不再侧重于宏观决策,而更多应用于个体的信息追踪、搜集及分析,针对个体的数据分析成为疫情中期的决胜战术。现今每个个体都是数据的制造者,购票信息、导航轨迹、消费记录、登录信息、社交记录等让每一个人在衣食住行中留下了数据痕迹,此时大数据起的作用如同破案,发现病例后溯源感染途径确定感染原因;通过个人轨迹分析与交往信息确定密切接触者,通过隔离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全国性的患者信息搜集与体温上报监控制度在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措施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再以湖北全省推广使用“湖北健康码”平台为例,其采用自查和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点对点动态管理及数据及时更新,可对居民健康登记码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五、大数据之于未来疫情监管应用
全国性“返岗复工”即将到来,而国内逾两万患者尚待治愈,新增人数尚未归零,国外输入患者累增,此次的COVID-19病毒带给我们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让我们愈发清醒的认识到,在下一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发生之前我们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力争在萌芽期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高效应对此类事件。基于此次疫情防控战役,提供如下建议:
1.建立国家层次核心数据同步机制
此次疫情前期暴露出的相关政府部门责任不到位、有关信息上报延误等问题充分说明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公开、透明、及时发布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民生领域关键数据国家需要建立个体、企业、国家三位一体数据同步机制,可有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同时应配套建立敏感数据预警和监管机制,实现风险的多级同步预警。
2.打破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
人们生活出行起居行为中所有数据都归口于不同部门,较为分散,国家相关部门也不具备跨部门数据数据分析能力。为此建议从国家层次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协同与共享机制,并建立综合性数据分析机构,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对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决策科学性、突发公共事件预判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全球性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机制,以医疗系统各部门数据为核心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同时实时抓取国外相关数据,实现境内、外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风险发布。
4.建立紧急时期个人数据监管制度
此次疫情早期暴露出的信息填报沟通不畅问题以及说明国家需要在紧急时期建立个人数据监管制度。非常时期个体需将个人轨迹信息、位置信息纳入监管范畴,强制开放,从而为高效确定风险传播路径,定位风险位置提供基础数据。
5.完善物资储备与管理体系
此次疫情过后应充分认识到应急物资储备尤其在突发事件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改革,急需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国家等有关部门应按照极端条件扩大医疗器材、药品、粮食、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储备规模,并总结此次疫情教训,实现物资管理与配给的科学化。
(金大卫、付慧娟、杜建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