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爱心中南大(五)】 逆行的中南大人, 为你们点赞,为英雄城市武汉加油!

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02-05 字体:



在武汉抗击肺炎疫情的当下

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

英勇奋战在第一线

用生命抢救生命

用热血浇灌希望

与此同时

还有一群与医护工作者同行的志愿者

他们不计报酬

只为那份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武汉的热爱

他们是无名的英雄

是城市的希望


他们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默默付出着

其中有来自于中南大的学子

他们在封城的武汉

选择了“逆行”

为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加油!
黄晓民:为武汉做一点小事

黄晓民今年38岁,是武汉南国地产的一名市场推广。2003年非典的时候,他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大学,当时武汉虽然不是疫区,但通过新闻,也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因此,此次疫情之初他就十分重视。

1月23号武汉封城后,城内公交停运,黄晓民很快想到医护人员要怎么上班?于是他当天晚上就建了一个「武汉医生出行互助群」,找来同事、同学还有乙方合作伙伴一起做司机志愿者。朋友圈一发,当天晚上就有很多人扫码进来了。他给志愿车队取名「123 车队」,是因为封城的日期,也因为「1、2、3」像一个开始行动的信号,反应速度快。


黄晓民的太太在封城前,就带着 1 岁多的女儿回到黄石老家过年。黄晓民23 号发微信告诉她想要做车队时,她先是沉默了几分钟,黄晓民给她讲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状况:他们有的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家。后来妻子回了黄晓民三个字:你去吧。


黄晓民说,我也不能去一线治病,也不能去工地建医院,所以我就想做一点小事:开车。23 号当天夜里他就接了一单,一开始没有帽子和护目镜,他戴上泳帽泳镜就上阵了,没想那么多。


后来,坐他车的医护人员跟黄晓民说,你这个防护措施不行啊,会有问题的。志愿者给他们送来隔离服、口罩,还有一间小便利店,他们进到了 84 消毒液的货,专门为他们留了两箱。他们的装备渐渐齐全。一位 62 岁被返聘的老医生告诉黄晓民,在车队接送之前,他要骑两小时一刻钟的自行车上班。


除了接送医护人员,黄晓民作为志愿者车队的队长,还会想方设法地去筹集物资、送到医院、发给志愿者。所以他家就像一个运输中转站一样,有很多东西,经常也有人到他们家来拿东西。每个人戴着口罩,互相也不认得,大家都很少话但动作迅速。



1 月 28 号是疫情暴发期,武汉新增了 800 例确诊。其实那天黄晓民特别高兴,因为他搞到了 4 箱隔离服,一共 200 件,想着赶紧送到医院和社区去。但后来在手机上看到确诊的数字在一个个增加,他心里开始发愁了,感觉到压力特别大,哭了两次。



黄晓民说道:最近这段时间,我的心态一直在变化,最开始(23 号晚上)我没想怎么样,我就是想帮助一下那些医护人员,我很平静。24 号开始患者人数越来越多,28 号我真的怕了。现在我又恢复了平静,就想着能做一点是一点吧。疫情结束之后,我只想开车回黄石,好好抱抱我的女儿,我真的很想她。我还想把这个 123 志愿者群保留着,去帮助残疾人、老人……

黄晓民自觉自己没有像大家说的那么伟大、勇敢,他就是想证明一点:武汉人不是大家说的全部都是逃兵,往外面逃跑的传染源,空投到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连武器都没有的战士在拼命作战。

这是ZUEL的毕业生
在这个城市危难时刻
选择留下来
尽自己的一点力
点燃这个城市的星光


孙代君:我们的城我们守

孙代君曾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他还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孙代君于2013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被招录到武汉海事法院,此前还在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中邦片区担任过两年村官。


孙代君的同事因回乡探望父母遭遇封城而无法回院值班,想让其代班,这才知道原来孙代君加入了志愿队伍,这才让湖北法院系统的“逆行英雄”浮出水面。


孙代君一直热衷于志愿者公益行动。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更加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情况,在武汉封城命令下达后的第一时间,就参与组织了志愿服务队,履行接送急诊医护人员上下班、运输医疗物资、给医护人员送餐等任务,连续数日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汉江区和东西湖区,包括最危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孙代君(左一)在接送医护人员


在工作中,他被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态度感动着,并把这份感动化为他志愿服务的动力。他总是尽量地把车子开到离病区近一点的地方,好让乘坐车辆的医护人员少走几步路。他总是悄悄地在车上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好让乘坐车辆的医护人员打个盹。“医生护士们太累了,比起他们,我真的没做什么!”孙代君说。


“你不怕感染吗?”同事在电话里问。“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有风险也不会拖累别人。”孙代君自嘲地说,“我们的城应该由我们来守,大家都是血肉之躯,都有可能被感染,但我爱这座城,即使倒下,请允许我保持爱你的姿势!”




附湖北经典音乐广播对孙代君的采访


记者:你们是怎么发起组建的这个接送医护工作者志愿队?


孙代君:目前我所在的群,我并不是群主,最初只是有一些私家车司机在朋友圈发消息,这个时候只是附上我们的联系方式,让圈里的朋友们互相传达我们的服务志愿,后来就有一个小伙伴集合了几位志愿者朋友组建了这样一个服务车队。


记者:目前有多少志愿者,是什么样的工作流程?


孙代君:刚开始这个群只有几十个人,后来大家就开始在朋友圈发进群二维码,很快就到了200人,然后后面都是群里成员,一个一个手动邀请加进来的。现在一直是500人。其中医护人员在三分之二左右,司机三分之一左右,还有几个物资捐赠方面的联络员。


我们的工作流程一般就是,群里医护人员按格式发布用车信息,车主根据自己的情况联系,群管理人员会定期将还未联络好的医护人员用车情况在群里广播。还有些物资需要我们运输的,也会在群里征召司机车辆,比如义务送餐、医护物资等。




记者:接送途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吗?


孙代君:让我印象深刻的太多了。有位1997年的护士小姐姐上夜班,我送她途中问她,医院还有酒精可以买么?她说他们医院没有了,都不够用,下车了回头叮嘱我说,你要是酒精没了就不要出车了,下次我可以走过来的。还有一位小姐姐说你就别到医院门口,把我远点放旁边,医院附近传染力都很强。她说这话真让人心疼,她还这么惦记着我们,我那会儿的想法就是,我们也是战友啊!



记者:在这种非常时期,你们有过害怕吗?


孙代君:也许开始的时候,我恐惧过,但当我把第一位护士小姐姐送去科室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慌了,我已然参与了战斗,我就是一名后勤战士,除了胜利不做他想,虽然我看到急症室排队的长龙,我也听到了争论和不幸,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又能怎样呢!我们终究会胜利!我要做的就是防护好,遵医嘱,相信他们的专业技术和仁心,我们开春见!


记者:这次的亲身经历给你最大的感受?


孙代君:在参与这个义务活动中,我最强烈真实的感受就是留守在武汉的人们强大蓬勃的生命力。他们英勇无畏,团结互助,于平凡中积蓄希望,在无声处迸发力量,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都在告诉我,我们能赢,武汉能赢。



感谢逆行的你们!

感谢逆行的中南大人们!

在你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

“博文 明理 厚德 济世”

为你们点赞!

为英雄城市武汉加油!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