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学生记者 韩亚星 学生通讯员 邓紫雯 唐红丽 摄影 韩欣睿)诗歌神韵口口相传,中华风貌代代相承,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增强青年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政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3日晚,由我校刑事司法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和财政税务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华颂”朗诵大赛总决赛在南湖会堂举行。担任此次决赛的评委有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罗晓静教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姜金元教授、刑事司法学院19级辅导员黄文菊老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辅导员杨兴永老师、韩桢老师,财政税务学院19级辅导员甘甜老师、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李淑兰老师、分团委书记卓张鹏老师、2017级辅导员郭青川老师以及在朗诵领域里的专业评委们。
经过全校激烈选拔后,一批优秀的朗诵者脱颖而出,分为九组在今晚一决高下。决赛分为两轮,第一轮分三个主题展开——“典正雅音,峥嵘岁月,摩登诗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歌剧、舞蹈、武术等形式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第二轮由三个学院推出的四位领诵和所有选手齐诵《少年中国说》。
“典正雅音”主题下,三个霸王群雄逐鹿。宝剑虽无言,却宁死不屈;乌骓所向无敌,却一往情深;美人舞虽美,却是离别在即。《西楚霸王剑》《乌骓别霸王》及《霸王别姬》分别以霸王手中剑的视角、霸王之马的口吻和霸王虞姬离别场景诠释了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之时扼腕叹息这一段悲壮的历史。画面转入战火纷飞时,有前方战士英勇杀敌,有战地记者记录真实,也有人民以小家献大家。“峥嵘岁月”主题下,《不朽的军魂》讲述了胜子哥和李政委为国捐躯的故事,《未完成的战地日记》用朗诵呈现了战地记者“未来的战地日记是正义与和平的唱响”之信仰;《将军》则描绘人民渴望小家,却会为了一个有尊严的大国而放弃一切的英勇故事。“摩登诗意”主题下,《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天道》和《青春中国》,从思考大学生生活,到诠释光荣女警殉职,再到歌颂祖国歌颂青春,三个组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反思自我,找寻当代青年的人生意义。
不相伯仲间,《不朽的军魂》初露锋芒。以一面旗,一段舞,几分钟的朗诵带领我们跨越时空,一起一伏间,再现胜子哥和李政委为国捐躯的故事。饱含热泪,满腔热血,四位选手动情的朗诵引起观众们激烈的掌声,将比赛推向高潮。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军魂不朽,观众们是为选手的朗诵振奋,是为胜子哥和李政委的牺牲感动,更是向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牺牲的革命先辈们致敬。
从古至今,泱泱中华,古色古香的舞蹈表演《礼仪之邦》一展中华之美后,第二轮群体朗诵《少年中国说》登台。四位领诵和九组选手齐刷刷换上了黑色服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坚定又富有警醒的语句,和着群体响亮的声音,场面之壮观让在场青年无一不撼动。
强强对决,各有千秋,罗晓静教授点评本次晚会精彩出新,将舞台演出与朗诵相结合,是焕然一新的朗诵,对所有的节目及最后的齐诵也是给予很高评价。刑事司法学院朗诵团创始人万依恒则主要从提意见出发,希望朗诵者能够发挥舞台的优势,推敲中华文字的抑扬顿挫,展现自我声音之美。
最终,最佳人气奖和一等奖由《不朽的军魂》双双拿下,《乌骓别霸王》和《将军》获得了二等奖,其余小组为三等奖。朗诵《不朽的军魂》的成员之一闫琪对其小组斩获一等奖难掩喜悦,她谈到:“朗诵的选稿从全国最高级别朗诵大赛‘齐越节’中选出,经过无数次的城际之旅,相聚排练,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很开心能拿到这意料之外的冠军,今天队友和对手都很棒!”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