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颂中华之经典 传千年之文化——第四届“中华颂”诗词大赛举行决赛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8-11-05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王源强 学生通讯员 韩悦琰 张懿明)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增强青年文化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增强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学生文化艺术水平,11月3日晚,由刑事司法学院和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华颂”诗词大赛总决赛在南湖会堂举行。

  

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九组选手脱颖而出,在决赛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决赛分为两轮比拼。第一轮由各组选手在各自抽签确定的主题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歌剧、舞蹈、武术等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展示,三个主题依次为“典正雅音”、“峥嵘岁月”、“摩登诗意”。第二轮则由各组选手通力合作,完成以“七轶中南情”为主题的朗诵展示,献礼中南大七十周年校庆。

  

  

  

  

第一组选手带来的作品《乌骓别霸王》拉开了“典正雅音”板块的序幕,从久经沙场的乌骓战马的角度演绎了西楚霸王从气吞山河、豪气盖世到沽名钓誉、乌江自刎,选手的朗诵将乌骓对项羽爱恨交织的无奈淋漓尽致地呈献给了观众。第二组选手的《红楼梦之吟菊咏》角度新颖,用说书的方式再现红楼梦经典情节,贾府中公子小姐吟诗作对飞花令,阵阵琴音笛声,篇篇诗词,引人入胜。第三组选手携作品《九歌湘君湘夫人》讲述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鼻祖屈原对美的追求,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穿插朗诵,展现了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在“峥嵘岁月”板块,第四组选手的《秋瑾》选取秋瑾慷慨赴死这一情节进行演绎,展现了秋瑾一名革命党人的气节,她不满于封建黑暗,发出“我死是为了天下的孩子”的豪言,大义赴死,仅留一声枪响耐人思索慨叹。第五组选手的作品《最后的播音》深情演绎了弥漫的硝烟之中,电台的革命战士在国与家面前坚守信念与初心的选择,令人动容。

第六组的作品《红岩魂》用情景剧和朗诵的方式演绎了一位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母亲江姐在最后一封家书中对儿子彭云深切呼告的感人故事,通过江姐和彭云的隔空对话,展现出江姐在狱中遭受酷刑时不屈不挠、钢铁般的意志,“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这句话是对“红岩魂”最好的阐释。同时,选手还加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元素,令人眼前一亮,也使作品更具时代意义。最后,选手以“活着,为人民服务,死了,做祖国的忠魂!”作结,全场掌声雷动,为这一段振奋人心的演绎喝彩。

 “摩登诗意”这一板块三组分别带来作品《蚂蚁》、《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和《我的爸爸》。《蚂蚁》真实动人,讲述了一群北漂青年的故事,地下通道里、五平米的蜗居,他们不论地点,有人唏嘘,有人支持,他们逐梦不止。《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甜美的声线,美丽的憧憬,画里不会流泪的眼睛,长满淡淡绒毛的山丘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我的爸爸》以用生命托起祖国歼15战机的航空英模罗阳为蓝本,从一个缺少父亲陪伴的女儿的内心独白娓娓道来,情感饱满,展现出浓厚的父女深情,最后,一声声“爸爸,爸爸”的呼喊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喊出了对父亲无尽的思念,表演在歌曲《父亲》中结束。

第二轮“七秩中南情”的比拼中,各组选手用原创作品歌颂母校,融入不同的特色元素,表达对母校深沉的热爱与依恋,为校庆系列活动增光添彩,发出了中南的时代之音。选手们用富有穿透力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引领观众们走进不同的时代,“典正雅音”描绘了晓南湖畔,蛇山之麓的中南大美景,从文波文澜到文泽文瀚,与美丽的中南大相遇着实幸运。“峥嵘岁月”就中南大贯古今,串未来展开,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打磨,弦音不断,华章待续,表达了美好愿景。“摩登诗意“带来了五湖四海多民族对中南大七十华诞的祝福,至真至诚。

最终,王峻哲、刘孟欣、童楚惟组成的第六组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孔厚晨、黑雨晴、李欣荣、于青天组成的第四组获得亚军,高欣卉、田茹月、古丽米热、仁青拉增组成的第九组获得季军。

冠军得主童楚惟在谈及参赛心得中说道:“希望通过我们在峥嵘岁月背后挖掘的信息,能够传递给同学们一些正能量,那些烈士不仅仅是对国家的铁骨铮铮,对亲人的铁血柔情,更重要的是在国与家的抉择中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敬佩与歌颂的。”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