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陈玉婧)10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我校财政税务学院、文澜学院主办的2018年财政学研究前沿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的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政策研讨会于南湖校区文泉楼403会议室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常务副主编王利民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郭庆旺教授,我校校长杨灿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志勇教授等15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本次研讨会,五十余名来自武汉地区的财税及相关专业的师生慕名而来,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由我校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主持。
杨灿明首先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对本次与会人员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财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中国经济学人需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同时,财政学科是我校具有传统优势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经过几代学人的耕耘,成为代表我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模范学科点。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共同探讨财政学前沿问题共同搭建了平台。中国特色的财政学不仅是财政学界和经济学界的,也是哲学和社会科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经济学人应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利民在致辞中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重阵,未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经济、财政、货币、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将有更重要的影响。”他认为,在把握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主要矛盾为基础的情况下,中国财政学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解决新矛盾,讲究实践创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必将迈入新的时期。
报告论文环节中,郭庆旺教授提出了“发展财政论”的观点,该观点以习近平经济学为基础,由民生财政、民权财政、民主财政三部分构成。杨志勇教授以《知识引进、知识传播与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为主题,提出应从财政理论知识的传播、具体财政制度的积累与财政观念转变的结合视角来理解财政制度现代化历程。上海财经大学范子英教授以《授人以渔: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性》为主题做论文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贾俊雪教授和复旦大学陈登科助理教授发表了以《地方自主权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证据》和《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经验发现与理论解释》为题的报告。我校财税学院张克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尹恒教授、厦门大学谢贞发教授等学者也依次发表论文报告。
本次研讨会旨在为经济学界的各位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学术相关学术研究和发展,也为我校70周年校庆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