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友宏 柏雨涵 赵桃)10月17日下午,中南环境法讲堂在文泰楼模拟法庭(二)召开。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水与正义”项目主任Jack Tuholske教授、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部总监葛枫女士和佛蒙特法学院美亚环境法中心副主任庄羽女士分别围绕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发展、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生态践行者”项目等做了主旨报告。本次讲堂由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张忠民副教授主持,并邀请到了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熊晓青博士、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主任陈虹副教授、环境法教研室尤明青副教授、郭少华博士等老师出席,吸引了法学院数十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参与。
Jack Tuholske教授讲述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公民诉讼的发展。美国20世纪早期的工业污染严重,但由于联邦或州政府监管的缺失,环境侵权救济极为有限。之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大气污染急剧增加,到了70年代,美国的环境问题开始大范围扩散,环境的严重退化促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始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觉醒。在讨论“为什么需要环境公益诉讼?”时,教授认为,污染是影响全社会的一个问题,但政府往往缺乏资源或政治意愿来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而环境公民诉讼通过执法造福于全社会,被认为是“私人总检察长”制,也即由私人提起帮助政府去执法。并且必须要澄清的是,法律对工业的规制并不会导致社会经济的落后。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未来,他认为通过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来“打开法院之门”是司法体系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葛枫总监介绍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萌芽探索阶段(1995年—2014年),在二十年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呈增长趋势,但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仍然较少。二是2015年环境公益诉讼元年,新增法律依据,且从事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扩展,检察机关开始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在介绍自然之友于环境公益诉讼实践时,葛枫总监讲道,自然之友对政府立法提出倡导,并站在时代的前方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实践。最后葛枫总监号召同学们加入自然之友,一直为环境公益努力。
庄羽副主任介绍了美亚环境法中心“生态践行者”项目和佛蒙特法学院的暑期项目。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