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乐昊 李雨薇 徐晓雨 王玥) 6月22日至6月24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兼我校客座教授卿斯美教授,受邀至我校法学院就“如何预测美国对华战略的大趋势”这一课题在法学实验室311展开系列讲座。法学院国际法学系邓烈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中共洪山区委员会党校郭小红、胡炜、徐章新、蒲海燕、尹春红、颜娟、王勇和刘川老师,法学院多名留学生和国际法系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分期三天,卿斯美教授从自美国建国之初讲起,对美国是否有一个持续至今的全球外交战略之总体框架进行了分析;又分别从朝鲜半岛、日本与钓鱼岛和南中国海三个方面对美国对华政策展开个案分析;再针对美国的公众舆论和美国对华战略的大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述。她通过三场讲座对如何在东西方文明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架起一座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伟大桥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软实力”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性进行了反思。
6月22日下午,主题为《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政策》的第一讲在法学实验室311展开。卿斯美教授详细介绍了美国国内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的两大学派——现实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卿斯美教授分析得出现实主义学派观点为,美国建国初期华盛顿支持了汉密尔顿认为世界本质即弱肉强食,美国必然要走上称霸之路,向大帝国的方向发展的观点。随后,卿斯美教授通过阅读、讲解摩根索在1968年反对越南战争的文章《Ideology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点明了现实主义学派在对华战略方面的考量。她接着对美国自由主义学派的全球外交战略——“道德原则”与“游戏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自由主义学派希望世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美国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上,美国才能建立一个国家间的安全共同体,而非不讲道德原则的“势力均衡”体系,以保障世界和平。但是自由体系中对华政策中也有分歧。一方是认为中国应当完全遵守“游戏规则”,绝不能另起炉灶。而另一方面允许中国成为“ruel-maker”而不是一味地做”ruel-taker”。讲座的最后阶段卿斯美教授谈到了美国2011年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又对美国国内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持与反对意见进行了介绍。
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就讲座所涉及的中美关系历史与现实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卿斯美教授均一一做了细致、深入的解答,并且与参会者一起展开讨论。邓烈教授在讲座的最后介绍了国内学者对TPP的看法。
6月23日下午,卿斯美教授系列讲座第二讲——《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制衡因素》开讲。卿斯美教授采用个案分析的方式,通过详述朝鲜半岛、钓鱼岛和南中国海的历史事件和当前局势,来分析当今国际环境中制衡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因素。首先,在论述朝鲜半岛在美国建立东亚“势力均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时,她用中美苏三方的历史档案文件,比较美国“三八线理论”和“苏联阴谋论”(或“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论”)两个理论,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参战原因和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意图进行了探析。接着详述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对美中日三国关系进行了独到分析。在南中国海问题方面,卿斯美教授立足中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展开分析。
提问环节,卿斯美教授从国际层面对“一带一路”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6月24日下午,卿斯美教授系列讲座第二讲——《亚太再平衡与南海问题》开讲。卿斯美教授援引卡特在海事军事学院的讲话以及中美关系著作中的部分内容,概述当前美国学界政界军界关于中美关系的辩论。随之,卿斯美教授阐释了舆论与决策之间的隐形却密切的连接关系,并说明,美国需要一种决策机制来避免对外国战略意图的错误判断。她提出了“为什么美国误解全世界”的问题,从而推导出,美国人的错误的普世观念导致其对中国外交的诠释产生误区,包括对中华文明之基本内涵、中华民族之百年国耻以及探寻现代化之路的千辛万苦的误解。谈及霸权主义,卿斯美教授论述了《易经》中关于“寻求霸权等同自杀”的观点,来反驳中国威权主义观点。此外,卿斯美教授简述了老子及孔子的中心观点,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在倡导家庭与爱的观念的同时,也秉持着世界大同主义。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