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湖北旅游“大咖”探讨行业转型发展与模式创新

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6-06-27 字体:

   新闻网讯(记者 陈博 学生记者 于淼)6月25日,2016年湖北省旅游学会年会暨湖北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旅游学界和各地旅游主管部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湖北旅游名村名镇的350余名代表聚集文泉楼报告厅,探讨供给侧改革下的湖北旅游转型发展与模式创新。

   活动由湖北省旅游学会、湖北省旅游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研究院承办,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协办。我校副校长姚莉教授;湖北旅游学会会长、湖北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马勇教授;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人教处处长李长林;湖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湖北旅游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旅游局原副局长陆令寿;武汉市旅游局副局长范继先;我校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池波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辛忠孝及湖北旅游学会副会长谢苏、邓辉、王林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北旅游学会副会长、我校旅游管理系主任、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主持。


副校长姚莉代表我校致辞,对年会和高峰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工商管理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情况,指出,十三五时期,湖北旅游业将迎来机遇调整期与黄金发展期,湖北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持续推进湖北旅游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是各级政府、旅游从业人员以及高校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大会向姚莉副校长颁发致谢状


大会向陈池波院长、辛忠孝书记颁发致谢状


湖北旅游学会会长马勇教授致辞


马勇代表湖北旅游学会致辞介绍学会发展和会议情况。论坛还现场向姚莉、陈池波、辛忠孝等为论坛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颁发了感谢状。与会代表还就全域旅游发展、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企业管理创新、互联网与旅游共享等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还特设硕博研究生分论坛,为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学子提供交流平台。

各分论坛现场


湖北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空间较大

作为一名作家,湖北省旅游局原副局长陆令寿先生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湖北旅游发展的独到见解。

陆令寿作主题演讲


熊元斌做主题演讲


齐心做主题演讲


李乐林做主题演讲


他认为,湖北旅游拥有盛极一时的楚文化,“湖北的地貌呈现出多样性,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丘陵有丘陵,要冈地有冈地,要平原有平原,从海拔3105米的神农顶到监利县谭家渊的零高程,如此巨大的地理差异,使得湖北的群峰竞秀,物华天宝,景色迷人,大别于天下。”

陆令寿说,湖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天势、地利、人和,理应把湖北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把湖北的旅游业推向全国前列。而传承薪火,是讲好湖北故事的文脉延续。像麻城、罗田、大冶、赤壁等当地有名的古村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较好地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选址都很考究,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风水俱佳,民居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民俗民风淳朴,古树名木、石槽碾子随处可见,古城墙、古梯田、古战场蕴含着一个又一个远去的故事”。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古村落十室九空,一片萧条肃杀。”陆令寿认为,我省乡村旅游与先进省份有很大的差距,还处在初级阶段,经营很粗放、设施很粗粝、人文很粗俗,大多是吃饭喝酒搓麻,找不到“乡愁”和美感。

而旅行社的情况近年来也面临严峻挑战。据武汉春秋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齐心先生透露,近年来,在互联网旅游的冲击下,武汉市旅行社的数量急剧减少,真正参与市场运作的旅行社只有100多家,而几年前却有400多家旅行社。来自互联网、大数据的压力已经转化为传统旅行社转型的压力。

旅游目的地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熊元斌在论坛主题发言中说:“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高,无外乎两个原因: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二、善于营销。”由于不能解决旅游目的地需求的整体性与供给离散性之间的矛盾、不能弱化单个旅游企业营销整个目的地的外溢效应、不能实现旅游目的地代际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不能建立竞争性旅游目的地公共品牌等原因,STP(细分市场;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经典营销理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失效。

同样,对于旅游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也迫在眉睫。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教授指出,旅游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其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不积极,全国公布的第一批转型高校中,地方三本院校占到80%以上;其二,高职高专学生不愿对接三本院校的“专升本”,生源错位导致三本院校生源不足;其三,旅游专业人才规模和供需存在很大缺口,我国酒店业每年在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


用工匠精神做好转型发展与模式创新


陆令寿提出,对于供给侧改革下的湖北旅游业转型发展与模式创新,要“筚路蓝缕”,巧用工匠精神讲好湖北故事。旅游没有太不正常的资源,只有太正常的思维。唯有创新,才有未来。要有对“刀子一样时间”的耐心挽留,独步穿林,心无旁骛,把每一个旅游点做成精品,每一个精品都是时间孕育的结果。有钱也不能任性。今天的精品做成明天的文物;今天的垃圾建筑必然会成为明天的建筑垃圾。

  陆令寿认为,原生态的真山真水,如同沉睡千年的美人,一旦醒来定会让世界惊艳。这些深闺待嫁的姑娘,如果没有善解人意的婆家,宁可终生不嫁,也不要随随便便被糟蹋要防止碎片化开发,小商乱局,圈而不投,划而不建,请神容易送神难。

  陆令寿说:“荆楚大地,人文博大精深,我们缺的不是文化的积淀,而是对文化的挖掘和提炼,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让死的东西活起来,让静的东西动起来,让游客可感知、可体验、可亲近。”比起一些先进的省份,湖北旅游显然在文化渗透、基础投入、公益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做活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湖北就会更加灵动起来,真正成为魅力四射的幸福之地、希望之地,让众多的旅游者在这里停下脚步,放松心情,吃上放心的食物,购买没有水分的旅游商品,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阳光、自由和尊严”。

  旅游管理部门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黄陂区旅游局局长李乐林提出,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旅游业目前处于供需问题突出的阶段,所以,对旅游业的每个方面实行供给侧改革,开发旅游资源,完善行业结构,开发更多的旅游吸引力,这样才可以使得旅游业更好的进步,使得旅游业对经济贡献更多的价值。一是要把旅游布局规划与全域战略产业共谋,将旅游纳入全域战略定位,纳入全域规划统筹,纳入全域产业互融。二要把旅游公共设施与全域服务设施共建。要在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推进我国旅游发展。就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而言,重点要在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公共设施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教育培训服务、旅游政策及法规服务系统和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三是要把旅游品牌形象与全域地区品牌共享。要高端定位区域旅游品牌,要共同营销区域旅游品牌,要共同维护区域旅游品牌。

在如今的旅游政策红利下,传统旅行社应该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呢?齐心介绍了春秋国际旅行社的探索思路。首先,研发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市场监管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旅游需求。其次,注重客户体验,适时追踪客户需求。传统旅行社应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数据挖掘了解客户反馈及其他行为,逐渐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最后,以开放合作的心态跨界融合。很显然,“互联网+旅游”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旅行社不能再故步自封,应该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渠道,把互联网大鳄看作自己的资源和媒介,通过跨界合作开拓新市场。

对于旅游目的地,熊远斌提出,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模式”来使旅游目的地宜商、宜游、宜业、宜居。”他说,建立公共营销模式首先应明确三点,即“谁来营销”、“营销什么”、“向谁营销”。

湖北旅游教育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新的探索,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13年起,开始尝试“循岗导教3+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创新实验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实行校企共管、校企协同上课,以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开办茶语心啡学生创业基地,探索可复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引领学科发展和高端人才培养,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专业,是我国较早取得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也是国内首批获准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的专业之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招生权,享有旅游管理博士后培养资格,在全国旅游界具有较高声誉。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旅游管理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标准化已经成为本学科的重点发展优势与特色。邓爱民教授介绍,旅游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13名,皆具有博士学位,多名教师具有国外访学和留学经历,使本专业的旅游教学与研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2015 1117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同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立全国旅游标准化推广基地,面向全国旅游行业培训标准化专业人才及输出标准化管理技术。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