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陶馨凝 陈梦) 5月26日晚7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邀请武汉民俗学家刘谦定、余长庭于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进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讲座。同时到场嘉宾还有校团委余秋廷、九州证券总经理姜林、工商学院教师陈勇斌、校图书馆副馆长白学娟和李劲。
余长庭先生首先为大家讲述湖泗窑、马口陶的故事。湖泗窑最早发现于武汉市江夏区湖泗乡,唐宋时期烧制,宋代后渐渐衰亡。余先生提到经多方历史资料考证,他认为湖泗窑的消亡与南宋的衰亡有关,极有可能其在南宋战争期间充当兵工厂,可见湖泗窑为南宋对外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口窑出土于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继承了长沙窑的特点,表面呈谷黄釉色镌刻有大量诗词,以船运为主质地坚硬。同时余先生作为长庭陶瓷博物馆馆主热情邀请对陶瓷有兴趣的人进馆参观,近距离接触古文物,让大家切实体验到“可触摸的历史”的别样魅力。
具有“武汉通”之称的一位执着的文保卫士刘谦定先生,作为讲座主讲人紧接着为大家讲述武汉三镇尤其是武昌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刘先生称瓷器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第五大发明,在古人崇尚使用玉器但玉器匮乏的年代,瓷器的出现可称作是“人造玉”。刘先生又讲到武汉三镇的发展演变史,在漫谈中怀揣着对武汉老城的深厚情感讲述了武汉的古街、古巷、古建筑的由来,对没能在历史风云变幻和国家革命动荡中幸存下来的建筑痛心追忆,对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而导致拆毁的老街老巷深表遗憾。他提到作为一名民间文保卫士,他不提倡一味守旧,而是要强调与时俱进。在与听众互动环节,现场听众积极提问有关于“对于可触摸的历史会不会损坏文物”、“西学东渐期间中西合璧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如今渐渐提倡的城市保护开发措施”的问题,两位先生都做了解答。
刘老表示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一直对文化遗产保护十分关注,自己作为一个草根人物提出对昙华林等武汉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因此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响应。令人感动的是,老先生经历两次重病,大病初愈后的他继续着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十分执着。老先生十分谦卑,在采访的过程中一直称自己是草根人物,他说“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代代人相继传下去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市,不是一夜之间忽然形成的,文化传承的希望就在当代的年轻人身上,举办这样的小讲座也正是期望可以加强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历史是一面镜子,而保护这面镜子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一位现场听众陈女士说道:“来武汉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时间亲自去看看这些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建筑。之前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多少了解,但今天听了刘谦定先生对武汉古建筑的介绍和武汉的乔迁历史,觉得武汉老城确实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感悟并保护它们。”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