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李艺萌段雨辰学生通讯员陈音佑)5月17日晚,由我校校团委、校学生会主办、我校法学院学生会承办的第十五期人文大讲堂在浙晓报告厅展开。在这里,著名演讲家、演讲教育家、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蔡顺华教授,给同学们讲述了关于“木字”的人生智慧。
“人生要想要出彩,要想进步,就要比别人多一‘点’、高一‘点’!”蔡教授站在讲台前说。他以汉字“木”为出发点,询问在场同学“木”字加一点可以变成哪些字,由此引出“禾”、“本”、“末”、“术”、“札”、“未”这六个字,分别六个角度向同学们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四川师范大学砍杀室友案件分析到复旦大学投毒案,引起蔡教授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他举了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例子,援引了任正非对自己企业发展的比喻——芭蕾舞者精巧的鞋袜下面是伤痕累累的脚,一切成功都有背后的艰辛。蔡教授将中国家庭教育环境和犹太人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对比,从而指明了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现代青少年作为“禾”所需要的生长环境。
“蔡教授讲的任正非的例子最让我有感触。那双“芭蕾脚”让我很震撼,让我进行自我反思,懂得每一份收获都有其背后的艰难不易。”哲学院15级哲学班的阿乔(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因积极回答了蔡教授的问题而获赠蔡教授的书——《小狗也要大声叫》。
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要是没有根,就如同行尸走肉,”蔡教授强调,“本,就是根。对于青年人来说,你们的根就是‘孝’,就是会学习,就是做一个坚忍不拔的人。”蔡教授特别提到海南岛上长在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坟头的一棵树,树干曾经被台风吹断过,后来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下来。“这棵树更像是海瑞的灵魂,”蔡教授道,“经历过多少政治台风,却始终不改变自己为民请命的秉性。”
金融1503班的李晨悦同样获得了蔡教授的礼物,他说:“最让我印象深刻内容的就是海瑞坟前的树,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
末,耐得寂寞,守住诱惑
与专业无关、身份不符、对成长不利的言行就是“末”。对于这些“人生之末”,蔡教授给同学们的建议是:“‘谨’而远之”。“树梢上挂着一只风筝/它失去了广阔的蓝天/因为/它硬要挣断那根线,”蔡教授说,“这根线对于学生而言,是校规校纪,对于社会公民而言,是法律法规,我们时刻坚守底线绝不后退,但也要学会舍弃诱惑。他举了众多“大老虎”和“小苍蝇”的反例,提醒同学们要扎正人生之根,远离人生之末。
“我们男子汉大丈夫,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留下一个巨大的脚印!当然,这个脚印必须是好的、积极的。”蔡教授慷慨激昂地道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博得全场的掌声。
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蔡教授还列举了很多的“术”,如“艺术”、“演讲之术”、“沟通之术”等等,引起同学们的对做事技巧的思考。阿乔(化名)说:“作为一个青年人,我应该拿出自己的热情去学会一些技能。比别人多学一点儿,比别人高一点儿。这样的我才对的其自己的青春。”
札,人生华章,用心书写
古时用来写字的小木筒就是“札”,蔡教授特别强调了怎样写好自己的“人生之札”。为此,蔡教授给在场师生讲述了他心目中的“贵州第一牛人”——张明富的故事。他从因为家境贫穷只读了两年高中,在外地打工十八年后回到家乡的穷小子,变成了在家乡靠养鹌鹑发家的乡镇企业家。后因帮助村民一同发家致富,为大批农民工进城所产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得到两届国务院总理回信赞赏,从此人生路越走越平坦。“‘位卑未敢忘忧国’,要时时刻刻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里。”蔡教授说。
未,希望之树,起于毫末
栽好人生之禾,扎好人生之根,远离人生之末,学习人生之术,写好人生之札,“还剩下一个‘未’字”,蔡教授在演讲的结尾道,“一个人敬父母,守本心,舍诱惑,研技能,他一定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他以洪亮的声音向大家发出了自己的祝愿:“希望你们拥有美好的未来和灿烂的明天!”
“蔡教授幽默的谈吐、精彩的演讲内容,让人收获良多。”李晨悦说,“希望以后此类活动能多多举行。”
主讲人简介:
蔡顺华,笔名东方牧,著名演讲家、演讲教育家,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中国金口才教育中心演讲教授、中国春晖演讲团团长兼首席演讲家,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多所名校客座教授,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青年时代》综合刊主编,《演讲与口才》原常务副主编。
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国家人民教师奖章。2011年6月荣获中国当代演讲事业杰出贡献奖。2014年5月被评为中国六大演讲家之一。《中国青年报》曾发表题为《“叫”不惊人死不休》、《演讲与口才》曾发表题为《蔡顺华:“叫”不惊人死不休》的长篇通讯介绍他的演讲。
1985年以来,蔡顺华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报告厅、万达集团、茅台集团、贵阳孔学堂、解放军第41集团军总部等地演讲1600多场。
多次担任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全国演讲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评委。著有《口才的魅力与修炼》《小狗也要大声叫》《演讲与说话艺术辞典》《又是桂子飘香时》等9部著作。
主要研究领域:演讲口才、有效沟通、公共关系、传播艺术、国学经典应用。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