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余向阳 学生记者 王婷 陶馨凝)“这样的活动应该像空气、像阳光一样,应该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术午餐会”发起人之一周凌这样讲道。
“(学术午餐会)没有强迫、命令,也没有其他特殊目的,纯粹出于学术的兴趣和对事业的热爱。”刑事司法学院前院长夏勇教授是“学术午餐会”最初的倡导者之一。
“一个高校的灵魂就应该是学术。它本身就是每一个学院、每一个大学都应该做的事情。”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周详说道,“只要不是出差或者临时有事,我每一期都会参加。”
2014年10月23日 《美国“裸身搜查”的法律控制:针对司法裁判的量化分析》
自2014年10月至今,由刑事司法学院主办的“学术午餐会”,跨越一年又五个月的时间,在8个不同学院、学校的22名中青年学者的参与下,举办了26期。从初期本院老师的“自娱自乐”,到现在,成为各院、各学科学者的学术交流中心,学校有数个学院会也都打算或开始了类似的活动。
起源于对学术的兴趣
“学术午餐会”最初是由刑事司法学院郭泽强教授、章昌志副教授、周凌副教授等中青年学者发起,得到了刑法学学科带头人齐文远和时任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夏勇的大力支持。午餐会最初是借鉴国外的TED演讲,用短小精干的形式,提供日常教学科研之外的交流平台,让大家能够进行心得讨论、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
一开始,午餐会还是一个新奇特别的活动,后来逐渐常态化,变成学术生活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后自然而然地,像空气、像阳光一样,融入学院的文化氛围当中。
“学术午餐会”团队成员(左起杨柳、章昌志、胡向阳、郭泽强、周凌、张正宇)
渐成跨学科大讲坛
“学术午餐会”从最初刑事司法学院内部的学术交流,渐成学校范围多个学院、学科老师们青睐的“大讲坛”。“学术午餐会”第七期邀请到经济学院卢现祥教授;第十七期邀请到工商学院梅丽霞副教授;第十二期邀请到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余秀才副教授等,目前共邀请到7位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扩大至经济学、地理学、传播学及大数据等视角,创新法学研究的新领域。
午餐会的形式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最开始,一个主讲人和后续的自由讨论,到后来创新形式,两位主讲人对话和在场听众的交流讨论。第二十三期“学术午餐会”,抓住第二个国家宪法日的契机,创新性地采用了两位学者面对面的学术对话交流方式,法学院王广辉教授和刑事司法学院夏勇教授就“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展开讨论。
王广辉教授和夏勇教授
师生共议午餐会
“午餐会”营养丰富,让参与者受益良多。
夏勇:(学术午餐会)为老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术要发展,一定要有交流。作为人文社科,一个人关起门来是不行的,要有交流碰撞,学术午餐会提供了一种常态化的平台,对老师、学生、学院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胡向阳(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我们院里也很支持,从团队人员方面,内容策划方面以及经费方面给予保障。我们对学术午餐会做了一个规划,希望能做成系列。今年,我们准备做两个系列,一个是“反恐”系列,一个是“经济犯罪”系列。
周凌:《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出来的时候,在午餐会上曾经有一个关于恐怖主义的话题让我评议。当时大家讨论地很激烈,我现场就有了很多的想法,下来之后我就把这些想法整理了一下,写了一篇《反恐怖主义国家政策相关理论问题探讨——以<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为焦点》。现在,这篇文章已经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
周详:一般情况下,把大学定义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学术午餐会”符合高校本身的职能定位。最最重要的事就是弘扬这种学术的自由、独立的精神,把大学的灵魂找回来。
卢现祥(经济学教授,学校发展规划部部长):(学术午餐会)的形式很好,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从刑事司法学院内部慢慢扩展到各学院学科之间,成为学科交流融通的平台。每期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互动性很强,有很多的思想火花和智慧碰撞,很具有启发性。这样的活动坚持不易,应该鼓励更多的校内外不同学科的学者来交流,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做大做强。
第二十五期学术午餐会 《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的法律制度之完善》
何诗莹(刑法学2014级研究生):在梅丽霞教授做《犯罪地理学:法学与地理学的交叉与融合之思考》的报告时,自己很感兴趣,同时正在上犯罪学课程,于是就考虑做了一个关于国内校园犯罪防控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
付斯阳(刑法学2015级研究生):我从研一开始差不多每期都会参加。在午餐会上,可以看到老师之间是怎么进行学术交流的。午餐会上,老师之间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合理、合逻辑的想法都是可接受的。
认真做记录的学生
午餐会幕后的工作者
在25期的学术午餐会中,师生之间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背后,是幕后工作者繁杂辛勤的劳动。选题背后有一个审核小组,由学术评议组成员(夏勇、胡向阳、郭泽强、周凌等学者)审核题目;25场午餐会的主持人基本上是四个人,郭泽强、周凌、杨柳和张正宇;午餐会有四组志愿者,每组五六个人,轮流为到场的老师服务,维持会场秩序,及时清理饭盒等。
四组志愿者都是由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大都是被“学术午餐会”新颖的形式吸引而来。刑事司法学院研二学生高畅说道:“在午餐会的活动过程中,我主要是做学生安排工作。当然,也在轻松愉悦的午餐会上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由于午餐会讨论的话题都很新颖,紧跟着时代发展产生的矛盾点,所以,通过在座老师们的‘激烈争锋’我领略到了到很多新奇又深刻的看法。”
志愿者在整理条幅
发展之路
“学术午餐会”对促进本校学科间的学术交流的作用很大,部分曾在午餐会上做过发言的学者们也对它作出了展望。
法学院屈永华教授:学术午餐会为各学科思想竞相表达、相互交流与激荡搭建平台,为实现学科融通身体力行,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大学之所以为大”。
新闻学院余秀才副教授:学术午餐会为思想激荡、观点争鸣与跨学科交流搭建了一个高端学术平台。这种学术交流形式创新恰到好处的说明“人生是一种实验,越多的实验,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工商学院梅丽霞副教授:大千世界小,学术争鸣多!在学术午餐会上,我们真正体会到大学之精神不在大楼之高,而在大师之大、自由争辩、兼容并包。期待学术午餐会越办越办越好。
关于“学术午餐会”未来的发展,郭泽强表示:“我们的选题始终坚持新颖原创原则,学术午餐会将一直办下去,润物细无声,直到100期或者更多,在此期间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年会类的拓展。我们目前正积极与法学院合作,整合一个法学学科的午餐会平台,和会计学院、工商学院也在往这方面努力接触。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学院的老师来参加,带动整个学校形成良好氛围,让我们不仅在教学中,也在生活中感受到学术的魅力,我们希望学术午餐这种头脑风暴能够成为学校师生的一种行为方式,成为学科融通的一种校园文化。”
附表:
“学术午餐会”历届列表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