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向飞 黄智 王雨晴 武瑛港)12月26日上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举办的网络新媒体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楼报告厅举行。
来自重庆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编辑之友》杂志社、湖北卫视、武汉汉盟网、威尔帝科技有限公司、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边做边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各大高校、媒体、业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王文贵致辞
会议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兼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余秀才副教授主持,他对与会嘉宾逐一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校党委副书记王文贵出席了会议并为大会开幕致辞。王文贵介绍了我校新闻学院的发展现状,他深切地认识到新媒体的力量,对我校新闻学院今年新开设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予以肯定,并预祝此次论坛取得成功。
新闻学院院长胡德才发言
新闻学院院长胡德才教授作为东道主为大会开幕致辞。胡德才介绍了我校新闻学院的专业特色、教学情况、学生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情况等。他指出,我校新闻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分注重实践能力,学院重点建设了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供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创办《共响》报,现已发行100多期,在校内媒体中享有小“南方周末”的美誉;学院举办 “影像中南”大学生DV·摄影大赛已有十一届,并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学院学生多次在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训练计划获国家级立项,在“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上获奖。“新媒体时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他对此表示十分关注,并预祝论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论坛以“网络新媒体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以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新媒体与数字电视创新研究等为议题,展开交流对话,旨在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学、实验室建设、新闻人才培养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构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产学研生态圈,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研究方法创新。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
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巢乃鹏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以“新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为议题,拉开了论坛的研讨序幕。董天策教授提出了自己在新的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于市场要求与校园教育的一些思考。他认为,新的市场环境对新闻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新闻理论素养的教育仍不可忽视,且教学手段亟需革新。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巢乃鹏则以相同议题,在新闻专业教育方面,提出课程设置、学科交叉相关问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强月新就创新实验教学提出了坚持四个并重,如坚持理念与运作并重,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坚持共性与个性并重,不断凝练示范中心特色。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强月新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
在“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议题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和余秀才副教授分别就目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者和学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思考,审视社会形势,打开思路。余秀才认为,要着意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反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资深媒体人、武汉汉盟网CEO包应普就新媒体教育中的用户思维展开论述,强调了用户思维在新媒体领域的重要性。
此外,与会人员在下午分成网络新媒体教育、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两个分会场,就各自领域的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
会后,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新闻学院国家级教育示范基地——传媒与艺术中心。大家走进报刊编辑室、虚拟演播厅、动画视听室等地,观摩了实验室的设备,了解了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合影留念。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