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霞 茹雪 摄影 苗楠)11月6日至11月8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改革与战略》杂志社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承办的“中国第七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胡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前常务副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教授等近60家单位约100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研讨会分为开幕式、主题演讲、专题讨论和闭幕会四个环节。开幕式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武身汉主持,首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致辞,他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人的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经济学院院长邹进文教授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同时用生态文明的例子详实地阐述了美国与中国的区别,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依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朱巧玲教授主持的主题演讲环节,胡钧教授、常修泽教授、许建康教授、许崇正教授和卢现祥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经济学创新与人本型结构论》、《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经济学体系创新之我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国际合作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经济与人协调发展的制度构建》的专题报告。卢现祥教授在演讲中指出,研究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研究人的行为与非正式(信念、意识形态、文化甚至宗教)规则的关系。中国人的行为与市场经济的诸多不适应、冲突要到非正式规则层面去寻找原因等观点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首都师范大学孔德周副教授认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建立职业病人的补偿机制,扶持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林副教授认为人的发展与个人能力、机遇及分配制度有关,而劳动能力的明晰界定是公平交易的制度保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韩桂君副教授认为法律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提倡建立避害机制,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在经济学院高红贵教授主持的有关人的发展的制度构建的讨论阶段,朱巧玲教授作了有关产权与人的发展关系的发言,胡雪萍教授作了可行能力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言。
在闭幕会环节,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刘思华教授作了关于协同共创人的发展经济学的新范式的发言,胡钧教授、常修泽教授作研讨会总结,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主任巫文强研究员致闭幕辞,大会在良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