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者王旭主讲“中国宪法解释学反思”

来源:法学院发布时间:2015-10-23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卜文会 徐晓雨 李元) 1020日上午,一场有关中国会议室开展。中国人民大宪法解释学反思的讲座在文治六楼学法学院王旭副教授担任主讲人,法学院副院长胡弘弘教授,江登琴副教授、张青波副教授到场聆听,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系秦小建老师主持本场讲座。 

 

 

主讲人王旭

 

王旭从今天讲座主题的含义谈起,他认为中国宪法解释学反思是对宪法解释学王旭从今天讲座主题的含义谈起,他认为中国宪法解释学反思是对宪法解学科属性及学科本身的反思。我国当前的宪法解释学有研究方法,但缺失明确的方法论,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王旭提及宪法解释学界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争论,认为研究者应在争论中发掘理论限度,完善理论,从在更高的层面回应挑战者。方法论的论辩不仅是学者间的较量,也折射了宪法学教育的知识版图。 

 

 

 

 

什么是宪法解释学,其特点是什么?宪法解释学的正当性何在?宪法解释学的研究现状及困境?宪法解释学的努力方向又在哪里?王旭以这四个问题为纲展开讲解。一切解释当从字面开始,王旭向大家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宪法解释学的含义:以现行宪法规范为工作对象的学科。同时,王旭针对宪法解释学的特点,做出阐述。宪法解释学追求的是澄清宪法规范的含义,而非增减宪法的含义;解释学是实践理性的推理,具有事实相关性;解释学要有制度化的保障,需要适应具体情境。王旭讲到,宪法解释学的正当性伴随着法学的正当性一同建立,是对法治国家的捍卫,是防止权力僭越的围栏。为了解决价值分歧,需要宪法解释学将主观的价值判断客观化。此外,宪法解释学暗含着发展宪法的功能。但在当下,我国宪法解释学缺乏制度化保障和理性发展平台,国家建构尚未完成,解释方案的高度不确定,导致我国宪法解释面临重重困境。对外界信息开放汲取,并通过法律系统的专门转化处理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方案成了重点问题。要发展好宪法解释学,需坚守有效的法律为工作前提,点滴改进从具体的制度开始,做具体的工作。

 

 

全场照片

 

 

交流环节中,到场嘉宾和学生就宪法解释制度化与解释学价值立场积极提问,王旭副教授从国家机构的互动以及宪法解释文本做出回答。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