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文明之雨化入中南大的土壤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4-04-03
字体:大中 小
让文明之雨化入中南大的土壤
□学生记者 定世豪 倪思红
三月的雨总是让人觉得浪漫迷离和温柔婉转,清晨出门,就能嗅到一地的芬芳。但雨天的早晨所带给我们的,同时也有教室里那一碗碗“香喷喷”的热干面、油腻的小笼包,以及下课之后任然坚守在桌子上的塑料袋。
相信许多同学对此都是十分头疼,但恐怕许多人在厌恶之余,也曾为飘满教室的味道“添油加醋”。图书馆的桌子上那一团团不知谁扔的废纸、学校草坪上那一条条被踩出来的小路、电影放映结束后一片狼藉的南湖会堂……有几人能说自己从未“助纣为虐”呢?
诚然,我们可以为这些现象找到许多解释:上课时间太早、草坪和道路设计不合理、南湖会堂缺少垃圾桶等等。但这些都很难站住脚,不能早些起床或是在教室外面吃早餐吗?为了不踩草坪而走了那几步就那么累吗?图书馆里有任何一个地方离垃圾桶远到无法接受吗?几乎每两三个教室就有一个垃圾桶的安排还不够密集吗?
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从众心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当我们看到其他人做了一些曾经不愿做的事情而获益的时候,我们自然难以避免地去想,既然大家都做了,为什么我还要坚持不做呢。
高校中此类现象都早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对此,笔者不禁思考,谁该为此负责?学校?教育体制?还是家庭?或是大学生本身?也许是学校在开课的时候忽视了这些最最基本的素质和道德课程;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及考核体制过多地注重了智的教育,而忽视了德的教育;也许是家人都把自己当作“小祖宗”来宠溺导致了一些坏习惯的养成;也许是我们自己不够自律……为何难以简单定论,也许是兼而有之吧。但归根结底,最终的行为人还是我们自己,即使有着千万种原因,都不能算是“洗脱罪名”的理由。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们却可以多走一步路,少扔一点垃圾,少在教室吃一顿早餐。况且我们的校园也绝不是“满目疮痍”,那些不文明的情景就像是镜面上的灰尘,只要稍加注意,便能轻易拂去。
正如胡适所说,我们能够做的,是改变自己,影响身边的人,从而改变小环境,影响大环境。而笔者也相信,当人人都开始注重并追求这些行为道德时,我们的校园将变得窗明几净,文明之雨将会滋养出美丽圣洁的花。
春雨连绵,润物无声。愿文明之雨也能随风入夜,化入中南大的土壤。(原载3月31日校报第470期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