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评论:勿让“温馨提示”成为校园牛皮癣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4-03-18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李杜)“温馨提示”在校园可谓大行其道,教室、草地、宿舍、图书馆……应有尽有,无所不有,令人应接不暇。不过奇怪的是,这些所谓“温馨提示”并未如其名一样带给人们“温馨”,反而如一块块牛皮癣,令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所谓校园“温馨提示”,其最初目的不过是为学生提供方便,倡导文明行为。然而,繁多、同质的提示语不仅没有帮到学生,反而让学生无从选择。以文泰楼为例,从进门开始:“请说普通话”、“请保持地面清洁”、“节约用水”再到“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学生无时无刻不“被”提醒着。繁多的提醒与学生本就尚有余热的逆反心理一结合,往往会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对提示语视而不见,二是看见了但偏偏按相反的意思做。这样,这些提示语不仅没能做到提供方便、倡导文明行为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学生的反感。一些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提示如课表等,早就被隐藏在了其它提示的某个角落。获取这些信息对学生的视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过却促进了校园APP在学生中的使用率。

 

    倘若只是为学生提供方便、倡导文明行为,那将“温馨提示”的内容表达清楚就可以了。那为何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温馨提示”,落款都会标注提供者的单位呢?显而易见,提供者的行为并非纯粹的志愿行为,而是在提供志愿行为的过程中顺便为自己做了一点隐性广告。这种行为本无可厚非,大多数这种温馨提示的提供方都是一些非盈利的学生组织,他们只不过希望借此提高一点知名度而已。但是,将后一种“顺便”行为作为主要目的,那其性质就有待商榷了。各大教学楼内,同质的温馨提示已屡见不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着用不同形式表现同样内容,这是为了给学生新鲜感呢还是为了体现自己组织的独特创造力?另外,打着志愿旗号公然推销商业广告的行为也是司空见惯,这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不仅破坏了学校环境,还会引起人们对“温馨提示”这一概念的反感。而事实上,一般商家是没有机会进入校园张贴这种东西的。部分学生或学生组织为一时之利,甘做商家的助手,代替商家张贴此类“温馨提示”,是十分无知的。

 

    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是公认的社会精英。既是精英分子,那用语、行动文明本就理所当然,但现实情况却是将提醒学生做这些事当作理所当然。在西方,温馨提示很少,但文明行为却很多,这与西方国家从心理上认同文明观念并人人执行之是分不开的。但在学校里,“就餐请排队”的标语下,是粗粗的队伍;“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标语下,是撒了一地的尿液。所以不得不说大肆贴提示语是一种形象工程。十七大召开后,厉行节俭、注重实效被自上而下的执行。那么,提示语这类“准形象工程”也是到了该治理的时候了。

 

    所以依我看,与其终日绞尽脑汁思索一句文学性与实用性兼具的温馨提示,不如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实地践行文明行为。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