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高校系统“三万”工作简报刊发我校文章

来源:三万活动发布时间:2014-03-18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单万)3月14日印发的湖北省高校系统“三万”活动简报刊发了我校“三万”活动小组成员陈亚奇同志的文章《山里育出金凤凰》。全文如下:

山里育出“金凤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陈亚奇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阴

    麦市镇最近出了一个养殖大户,何塅村五组返乡青年何林仁和他的大学生妻弟在家乡生态养鸡,听说发展势头不错,这引起了我们工作组的极大兴趣。如果好好解剖这只麻雀,发现麦市镇农民依托本地资源、创业致富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那将会是这次我们“惠万民”活动的极大收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14年3月7日上午开始了这次农民创业调研考察。

   

    去养鸡场的乡村道路尽管不宽,但是行车还是很方便。在镇党委宣传委员雷永生的陪同下,我们开车十余公里,来到何林仁山鸡养殖场。

 

    何林仁山鸡养殖场位于较为偏僻的崇山峻岭的半山腰,这里远离村舍,人烟稀少。到了养鸡场,大家发现几千只鸡全关在笼子里,我暗自感到纳闷:难道雷委员之前给我们介绍的情况不实,这些鸡不是在山上放养的?鸡笼喂养的鸡能叫山鸡吗?

 

    在雷委员介绍完我们的身份后,养鸡场场主何林仁热情接待了我们。在他的引导下,我们首先察看了他的养鸡场。只见超大的拦网围住了大半面山洼,半山坡上建立了四五个大鸡舍,鸡舍里鸡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察看完养鸡场后,我们一行来到何林仁的家与他进行了交谈。交谈中,何林仁将他的创业经历对我们娓娓道来。40岁的何林仁,16岁开始在外闯荡:湖北挖过铁矿、江西做过木工、浙江开过出租车……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积攒了资本、学到了技术后,于2013年3月回乡投资30万元,与大学毕业生妻弟余雪松一起开始了“创业梦”:在500亩荒山上,建成3个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鸡舍,并开山种了10亩青菜,以满足散养鸡的饲料自给。何林仁说,“我养的鸡肯定比外面卖的鸡都要好,鸡饲料全部是天然食物,主要是玉米、稻谷、萝卜、青菜等,而且小鸡苗全部从外面引进,养出来的山鸡是真正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吃起来味道特别棒!”站在一旁的雷委员补充道:“何林仁养的是通城正宗矮脚黄鸡,完全在山上放养,符合现在农产品市场绿色有机的需求。”

 

    聊完创业过程后,何林仁谈起了创业的艰难。何林仁说,年前最困难的是市场销售。去年下半年,因南方几个省份闹起了禽流感,影响了他的山鸡的销售。去年一年,有近2000只山鸡没有销售出去,亏损了十多万元。何林仁说,销售困难会随着禽流感的控制将有所好转,眼下最让他犯愁的是饲养场地问题。养山鸡,当然得在山上养,但是去哪里找山呢?村里头合适的山已经被人承包搞种植,其他村合适的山又离家太远。虽然在村委会的几番协调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座山,和妻弟一起搞起空间养殖,但好景不长,养鸡场才运转了一年,便遇到了一些村民的阻挠。何林仁说:“一些村民说我们养的山鸡跑到了他们先人的坟地上,侵扰了他们先人的安宁。这不,年前就有好几家村民找我们扯皮。现在,只能把鸡关在笼子里养着,不敢放出来。”“要是能够明确养鸡场的土地经营权,生意就好做很多。”

 

    考察到这里,我们不仅多了几分感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支农惠农政策,我们工作组以前也学习和宣传了这些政策。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这次考察生动的证明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正是农民的真实期盼,是能给农村经济带来生机活力的好政策。我们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只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农民充分自主经营权,勤劳智慧的麦市人,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拥有秀水青山资源的家乡建设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