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文玉洁 马 昕 王梦影 王 蝶 崔琳娜 方 舒 郭天宁)12月21日晚,法学学部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第六期在文泰楼模拟法庭(二)举行。本次讲座由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法学院侯猛副教授主讲,华中农业大学法学院汪再祥博士和我院詹建红教授担任评议人。我院陈柏峰教授主持讲座。本次学术沙龙围绕“近30年中国法院信访的变化趋势”展开。
侯猛副教授发言 侯猛副教授首先指出信访是人治的产物,当法治越来越好时,信访应该越来越少。可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关于法院信访案件的形成,侯猛副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案件在二审程序之后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经过个人申请、法院自己发起或抗诉三种方式可进行再审,当再审出现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的结果时,再不服的案件大多转变为信访案件。信访案件从再审制度中产生的过程往往使信访和再审紧密联系,难以区分。
詹建红教授发言 随后,侯副教授结合大量的数据与图表资料,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近30年法院信访案件的变化趋势。他先后分析了1986到2009年全国来信和来访变化、告诉与申诉的变化、全国法院来访的数量变化、最高法院来访的数量变化等图表。图表显示,在2002—2010年间,全国信访量大幅减少,北京信访量却大幅增加。通过分析,侯副教授得出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修改是该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针对2003年以来大面积出现的“黑监狱”的现象,侯副教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以洪山区层层向上信访为例,结合再审审理占再审审查的比重,指出虽然法院不能有效控制申请再审的数量,但能控制再审审理数量。而进入再审程序的三种类型案件的变化图表则充分显示了民事案件在再审案件中的高比例。
汪再祥博士发言 大量的分析之后,侯猛副教授梳理出三个重要的关系,信访与再审、司法独立和外部监督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司法独立来解决民众对法院的信任问题,把再审程序改为有限三审案件的想法。
针对侯猛副教授的讲座,詹建红教授和汪再祥博士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就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侯猛副教授对两位评议人问题一一做出回应,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