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法学院举办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第五期

来源:法学院发布时间:2013-12-24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 佳 卢莉莉 李子昂)1220日晚,法学学部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第讲座在文泰楼模拟法庭(二)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尤陈俊副教授解析中国法律的海外形象演变。法律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武乾副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杨昂博士、我校法学院李栋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法学院理论法学系陈柏峰教授,陈晓敏博士、龚春霞博士、罗鑫博士等老师到场聆听。

 

                  我校校友尤陈俊副教授主讲

 

尤副教授为我们剖析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律,他从中国形象在西方世界的形成切入,叙述从13世纪马可波罗进入中华帝国到16至18世纪传教士大量涌入的整个过程。在传教士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由原来的政治开明、充满活力转变为停滞衰败、野蛮。中国形象发生根本转型的背景下,西方人对中国法律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前期主要是赞扬和羡慕,这在伏尔泰、魁奈等的著作中均有迹可循,后期则充斥着苛责与批评。尤副教授展示大量的照片,指出后期西方对中国法律的态度是有失偏颇的。西方人主要通过图片信息形成对中国法律的认知,这些影像资料的真实性如何有待鉴别,这一点直接导致西方对中国刑罚产生错误的看法。尤副教授以中国犯人凌迟处死为例,说明其在西方的肆意传播造成西方人对中国法律的畸形认识。其次,在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西方人将中国法律描述得极为落后,如Max Weber就曾将中国法律制度描述成实质和非理性的。

 

                    我校李栋副教授评议

 

19世纪70年代中国法律仍处在西方汉学领域中被遗忘的角落,至90年代,西方人对中国法律的印象逐渐改观,开始重视对中国法律问题的研究。既然西方对中国法律的态度是片面、狭隘的,那么异域语是否可参?尤副教授强调,我们应当将形象的塑造与权力以及政治背景相联系作出理性的思考,不能被西方中心主义所误导。最后,尤副教授希望中国的学者能积极与西方对话,推动中国法学不断向前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杨昂博士评议

 

杨昂博士和李栋副教授分别对尤副教授的精彩演讲作出点评。他们赞扬尤副教授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多学科、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就讲座中的疑惑向尤副教授提问,尤副教授一一耐心解答。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