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李争艺 张晓昕 学生记者 周肖磊)“何为中国?何为中国人?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形象?”5月20日晚,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圣克劳德校区大众传播系教授彭增军教授莅临我校,展开题为“内容分析与国家形象研究”的主题讲座。
彭增军教授以百威啤酒的事例开始了此次讲座。他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On Showing,not Telling.”阐述了自己对于新闻所持的态度。对于国家形象,彭教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何为中国,何为中国人?”。在简述关于中国及中国人的认知时,彭教授举了熊猫的例子,“熊猫可以代表中国形象,但不能代表中国人。”生动说明了中国和中国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关于中国的表述一般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资源富饶以及人口众多,中华民族也是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形象存在的。“中国很大很复杂,外国人可能是这样看待中国的。”彭教授说到。而中国眼里的世界是偏见与傲慢、自卑与自满,比如把美国人叫美国佬,把英国叫大英帝国,把日本叫成小日本,把印度称为印度阿三。
彭增军教授谈到定义国家形象时这样讲到“人不一定要对某个东西有多大了解才能产生看法,不了解并不代表自己没有看法”,“nation=imagined community”。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具有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影响对国家的认知。
对于媒体,彭教授坦言自己的观点:“Bad news is good news for the news media.”。同时他还介绍到国外对中国的报道分为“红色中国——绿色中国——黑色中国——灰色中国——五颜六色的中国”这五个阶段,而中美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紧密的依赖、不经常的合作、增长的竞争、深刻的怀疑。接着,彭教授用图表展示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图表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仅有5.6%的认为中国尊重人权。
讲座接近尾声,彭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的教学经历,给大家传达了美国学生的观念,也透露出自己的民族认同感。
最后,此次讲座在老师及同学的提问中结束。新闻学院副院长吴玉兰总结:“学术不一定枯燥,新闻是一种角度。”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