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吴奕洁 定世豪)4月13日下午,图书馆报告厅迎来一位客人--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丛树海教授。丛树海教授做客第63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带来了题为“构筑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讲座。
“中国财政体系的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引起”, 丛树海教授谈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说白了,就是政府退出一部分,给财政学体系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从93年开始,一直到03年,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再到现在,形成了以发展、民生、法制、绩效四大块为核心的财政学体系。
谈到发展财政,丛教授提出:“发展财政是以税制改革为核心的收入体系,是公共财政的前提和基础”,他认为政府应当取之有道、取之有度,从而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丛教授还强调中国在过去的20年内,每五年,财政收入翻一番,而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分配格局调整这一系列变化要求我们应当改变爆发式告诉收入增长模式,建立稳固可靠、平稳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收入体制,并形成多元的税源结构。
发展离不开民生,更离不开教育,他接着提到了民生支出与教育支出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国家近年已经全面实行义务教育,虽然还存在师资等差别,但已经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丛教授相信,未来我们仍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水平。
“法制财政是公共财政的依据,公众利益的保障”,我们国家如今没有《财政法》,而是以《预算法》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法律体系,但中国经济发展远超当年人们的想象,《预算法》终究难以适应如今现状。他也谈到上海财经大学正为《预算法》的修订做着不懈努力。但我们急需做的,还有加强财政监督,增加透明度,实现民主理财。“无监督,必然滋生腐败,最终令公众失去信心”,他还建议政府缩小权限、少管市场,发挥专家与咨询作用。
由于绩效财政实施起来难度大,不易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所以现在仍停留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丛树海教授提出了自己对绩效财政的肯定以及希望早日在中国实现绩效财政的想法,并就绩效财政这些年来在学界的研究成果向现场观众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让大家对当前的绩效财政的有了更深的了解。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