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李婷婷 胡修文)3月14日下午,由校报学通社组织,我校院级、校级新闻媒体代表人在文波楼105汇聚一堂,共同分享新闻运作经验,直面校园当前困境,畅谈对自身的反思和展望。
会议上,各院的新闻中心代表人普遍反映自身新闻信息主要来自各院分团委、学生会及志协活动的相关负责人。来自刑事司法学院的代表人坦言:“这样一种获取线索的方式,优点是能及时地得到活动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记者缺乏主动性。”而另一方面,校报、广播台、文澜新闻网和校团委新闻中心等校级媒体却纷纷表示难以及时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这一大难题。校报学通社代表提出“共享机制”的构想,即校媒、院媒双方设定各自的联络人,加强双向的交流,互通新闻资源,同时也为院级活动或人物在校级甚至外宣媒体上的推广搭建了平台。而文澜网代表也进一步提出了校媒与院媒共同采写新闻的建议。
在重点新闻的定位与新闻采写的创新上,在座的新闻人也畅谈了看法。由于部门性质的限制,各院新闻中心的新闻主要以学院学生参加大型比赛情况、学院重点会议讲座及特色活动为重点,重在对学院相关活动的宣传与推广。校报学通社社长也表示,校园媒体主要把学校大事作为重点新闻,新闻形式与内容严肃正式而活泼创新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文澜网代表发出了“回归新闻”的呼告,他提倡将重点新闻与特色新闻结合,关注“突发事件”“校园现象”“人物专访”和“校园周边环境”这四类新闻,主动出击,写出创新与特色。作为广播新闻媒体,广播台代表则表示广播新闻缺少视频、照片等信息传递形式。对此,广播台已开始尝试在新闻播报中加入现场录音采访来弥补这一缺陷。而她的另一席话也赢得了在座同仁的认同:“其实对于同样地新闻事件,关注不同的深度、广度与角度不同,就能写出有新意的稿件。”
而另一个校园媒体组织共同面对的困境,便是“招人难”——难以找到人才,难以留住人才。在招新工作上有奇招的会计学院新闻中心对此给出宝贵意见:“找到不同人才的触发点和兴趣点,精心制作招生视频,让大家知道我们对写作、摄影、网络技术等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同样成功开展招新工作的财税学院新闻中心也大方分享了四条经验之谈:网络媒体早入手,官方QQ打入迎新群;办迎新特刊,方便新生;创造和谐融洽氛围,吸引人才;试行代理部长制,增强成员归属感和责任感。
对于校园新闻媒体,新媒体的建设是一项新内容。如今,各院、校媒几乎都有自己管理的人人主页或微博主页,用于新闻发布和宣传工作。相较于报纸、广播和官网上的传统新闻,新媒体上信息的文字风格更为活泼,但关注量、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却难以解决。“要发挥主动性,为大家谋福利,多发布有用的信息。”统数学院新闻中心代表人如是说。而法学院新闻中心则在新开的微博主页上加入了“老师一句话寄语”板块,利用网络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一番沟通后,代表们希望各新闻组织能统一战线,在新媒体上相互关注,积极互粉。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各校园媒体和新闻中心代表达成一致看法,希望回归新闻本质,专注真正校园热点问题,在内容上向深度、评论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