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工商管理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研讨会”

来源:工商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2-12-24 字体:

 

 

   

 

    新闻网讯  (通讯员  孙开帆)12月9日,工商管理学院在木兰天池酒店召开了“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杨志光教授、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邓继烈莅临大会指导。院长陈池波教授、副院长丁士军教授、任剑新教授、张华容教授、院党委余启军副书记及我院百余名教职工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张华容教授主持。

 

    院长陈池波教授首先致辞。陈池波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和宗旨,例举了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分析了青年教师的学历、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各种指标表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院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接着陈院长分析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面临着多重困扰,背负着经济压力、教学科研压力和职称评定压力,陈院长笑称青年教师这三大压力为三座大山。最后,陈院长希望青年教师充分表达诉求,大胆建言献策,通过本次研讨共同寻找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共同探讨青年教师的创新发展之策。

 

    校党委副书记杨志光教授代表学校强调,工商学院作为学校的大院之一,肩负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希望工商学院的全体教职工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在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梅丽霞老师、王新刚老师、杜鹏老师、曹丽莉老师、吴海涛老师、邹蓉老师、孙开帆老师代表青年教师依次上台发言,几位老师多方位、多视角阐释了学院青年教师的学术环境、生存环境和工作状况,引起了全体老师的广泛共鸣。

 

    梅丽霞老师从个人简历、我的梦想、教学相长、科学研究、成长之路五个方面做了题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的发言,梅老师表明其在读书方面所追求的境界为“获得心灵的自由”,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王新刚老师围绕“为什么做科研”、“如何申报科研项目”、“所面临的问题”三个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了他做科研的体会。“科学研究是一项事业、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科学研究是人类创造知识的一种途径”,这是王老师对科研的界定。

 

    杜鹏老师作了主题为“基于价值导向的6S教学模式探索”的报告,杜老师详细解读了6S即Strategy、Structure、Staff、Somolo、Study-tank、Standard的内在含义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工商已工作8年的曹丽莉老师,细心绘制了自己在工作方面的感受曲线,提出了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校内资源紧、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等方面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多点健康、多点微笑、多点交流、多点关爱”的美好期盼。

 

    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吴海涛老师三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吴老师以三年的科研工作体会为基础,阐述了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从“学术研究生活化”、“日常生活学术化”、“科学研究快乐化”等多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

 

    自称为“享乐派”和“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邹蓉老师微笑着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女教工的工作生活及圈子建设”。邹老师笑称,社交需求是女性天性的呼唤,而忙碌则是女教工的现实状态,学院领导老师应该给顶起学院半边天的青年女教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孙开帆老师从“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紧迫感”四个方面分享了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的切身感受。“在学生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大力支持时,我感受到了归属感;在全体学办老师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解决学生问题时,我感受到了幸福感;在学生成人成才的背后,也有我们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我感受到了成就感;而学生日常事务工作量大、压力重、强度高,使我感受到了紧迫感”,这是孙老师和学生工作者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张华容副院长在七位老师发言后,对老师们为学院发展的建言献策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院将认真消化并充分吸收老师们的诉求,悉心听老师们的心声,为青年老师的成长和培养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广泛的平台。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