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刘倩 实习记者 李嘉琪 曾俊) 10月11日下午六点半,“博导讲堂”第二讲在模拟法庭二召开。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池波教授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与制度评析。
陈教授引用大量数据,用严谨的逻辑幽默风趣的语言从中央“一号文件”与农业支持、现代农业与现代化、现代农业支持制度创新等三个大方面剖析了“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他一一列出中央自2004年开始颁布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并同时与在场观众一起解析了如今业已出台的“一号文件”对于“三农”的意义。据陈教授讲解,这些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04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是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义的,而05年则是关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政策,之后几年中还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等。“从中央连续9年发布的‘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对‘三农’重视。”陈教授如是指出。
在解析现代农业与现代化时,陈教授提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伴着9个以“三农”为主体的“一号文件”问世,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的全新时代,而不再是以前以农“养”工的时代。当谈及现代农业支持制度问题时,陈教授认为在我国当前局势下,由于我国现存“四个不变,三个难度增加”,所以现代农业支持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协调难题还亟须解决。
在课堂最后,陈教授与在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一位同学就“湖北省社科院的院长周亚萍在南方周末上发了一篇文章,质疑现在农村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认为集中性的土地经营会不会是中国将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出路”这个问题请教了陈教授,陈教授则如是表达了自己对农村土地的见解,他认为大规模的土地集中在中国是缺乏基础的,虽然我们也划分了板块,但我们都是分散经营,如此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我个人认为土地应该在生产过程中使它的效率发挥到最大。也就是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农业的劳动性。”
“我是农民的孩子,所以我对‘三农’感情深厚。如今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我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地方研究生涯中给农村、农民、农业多一点关爱。”陈教授感慨万分。
会后,一位来自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王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通过讲座,我自己对‘一号文件’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从这场讲座中受益匪浅”。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