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赵晓晴 郑艳红)“滚滚长江,孕育了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滔滔洪流,汇聚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曲……”伴随着主持人优美的开场词,“古典诗词的音乐美”主题讲座于4月12日晚7:00在文澜楼108教室拉开帷幕。
讲座以讲说和诗词吟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古典诗词音乐作曲家、中华吟诵学会专家组成员李明教授,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电视台特约播音员陈赫教授,我校副教授、中华吟诵学会专家组成员劳在鸣教授主讲;女高音歌唱家欧阳华娟女士,吟唱作曲家、歌唱家聶燕女士,由热爱吟诵的退休老人组成的民乐队“春晓吟诵社”等参加了讲座并表演了诗词吟唱。
校团委张敏老师致欢迎词后,讲座正式开始。首先,劳在鸣教授带大家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他先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古典诗词吟诵,即“对诗词语言本身所富有的音乐要素加以夸张、意化,进而揭示诗词情感内涵”。他通过自己吟唱《无题》和演唱者金女士、张先生男女对唱《钗头凤》解释说明,“旋律、节奏的夸张使诗词得以艺术化”。接着,他讲了如何继承发展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通过现在的表现手法,追求更加艺术化的美,进行美的创造。” 随后金女士又为大家献上劳教授在“1990年世界诗词吟诵会”上的获奖作品《雨霖铃》,用昆曲风格展现了节奏和旋律美;校民乐团伴奏、民乐队“春晓吟咏社”也带来合唱《游子吟》。
李明教授讲述了他从大学开始与诗词吟唱一路结缘的经历,并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作品。他和弟子聶燕、欧阳华娟先后分别用方言和普通话吟诵了《回乡偶书》《鹧鸪天》《静夜思》《黄鹤楼》等作品,诗词融入音乐,顿挫的节奏,加上婉转的旋律,赢来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李明教授还向我校图书馆赠与了《李明吟唱曲集》、《古诗词吟唱歌曲》等作品。
陈赫教授结合《关雎》《橘颂》等诗歌,讲了如何掌握吟诵调——“吟诵有曲调,就变成了吟唱”的技巧,“吟唱即吟诵和歌唱的综合”。他吟诵《种子》,表达了“写白话体诗也要讲究格律”的观点。他与志同道合的夫人——中南大学罗声求教授共同为大家吟诵《忆江南》等诗词。
9:30左右,讲座接近尾声。最后,张敏老师作了总结,“知名艺术家亲临现场是同学们一生难求的机会。我们应该通过走进高雅艺术来沉淀自己的内心,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当被问到如何让同学们走进传统艺术时,陈赫教授说:“首先要有兴趣,把它当成朋友来慢慢接触;也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来培养兴趣。”谈到读书,陈教授警告我们不能投机取巧,要多思考、多提问。他说自己没有周日,只有周七,将日历的每个格子都填满了。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