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拨开重重云雾看转专业

来源:文澜新闻网发布时间:2012-04-09 字体:

    新闻网讯(记者 赵晓晴 陈可娟 李梦婷 冯慧宇  李鹏 )

   

    “高考被调剂,我想转专业。”

 

    “不喜欢现在这个专业,想转啊!”

 

    “大家都往热门专业转,可能好就业吧,当然也想尝试下。”

 

    ……

 

    在大多数人眼中,专业是影响以后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考上一所优秀的学校,能够就读于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成为许多大一学子的奋斗目标。  由于每年有很多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录取到心仪的专业,转专业便成为了他们眼中改变现状的一个工具。

 

    我校2011级本科学生转专业考试及相关事宜在不久前落下帷幕,据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807人参加转专业考试,其中757人报经管类专业,而转专业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以金融学为例,该专业一共有193人申请,但最终只录取了35名同学。

 

    面对庞大的参考人数、微小的成功概率,我们不禁在感受“转专业热”的同时,也为“转专业难”感叹。转专业,不仅成为一个话题,更是一个焦点,而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背后又有多少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与非?

 

 

教务部比同学们更认真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调整修读专业管理办法》(2009年11月11日第二次修订)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学校今年在2011级本科学生中继续开展调整修读专业(以下简称转专业)工作。

 

    对于转专业这个问题,教务部从年初到3月底作了一系列安排,不仅安排好转专业考试,还为转成功的同学做后续的课程安排;而想转专业的同学也作了将近三个月的努力。

 

    2012年1月10日,教务部下发《关于做好2011级本科学生调整修读专业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调整修读专业的报名时间安排、预调指标、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2月23日,教务部下发《2011级申请调整专业学生考试通知》,820名获得参加转专业笔试资格的同学于2月26日考试。

 

    3月2日,教务部下发《关于公布2011级本科学生调整修读专业成绩的通知》。

 

    3月12日,教务部下发《关于公布2011级申请调整专业学生拟调名单的通知》,268名同学转专业成功。

 

    3月16日,教务部下发《关于2011级调整修读专业学生课程改选的通知》。

 

    3月29日,教务部继续下发《关于2011级调整专业学生对已修课程进行课程替代的通知》。

 

    对于一些同学和他们的父母来说,转专业考试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高考。本学期伊始,图书馆就挤满了为转专业考试而复习的同学。但是,有没有资格参加转专业考试?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这也许只能用几家欢喜几家愁来描述。

 

 

成功者有喜悦也有忐忑

 

    “我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参加转专业考试,自己的专业也是挺好的,可能是兴趣爱好所致吧,觉得会计学的更加实用。但是我还是在考前认真准备了,最后也算幸运的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吧。”对于从财税学院转到会计学院的2011级冯同学来说,她兴奋中也有忐忑。“当时考试前没想过考试后的这些事情,想起要面对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有种迷失的感觉。”

 

    相比于冯同学的忐忑,已经转到新的专业一年了的2010级董同学则淡定了许多。董同学去年从财税学院转到了金融学院,为了融入新的班级,她经常参加班里的活动,并且和同学多多接触,让同学们逐渐来了解自己。她觉得转到新的班级挺适应的,并没有感受到外界传说的新班级的同学会排斥新同学。现在董同学的成绩一直居于前三名,对于以后,她想继续深造并且从事和金融有关的行业。董同学认为转专业让她收获了很多,不仅可以学习自己想学的,还拥有了更多的人脉。对于同样要转专业的后来人,她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相信的,不要徘徊。

 

    然而对于一位转专业成功的同学的家长来说,转成功后的日子他也不好过。“看着孩子过年那几天都没怎么出去玩,天气冷,孩子手上起了冻疮任然不停的写啊写,真是心疼,也没办法,”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因为孩子所学的法学的确就业很不好,家里便全力支持孩子转专业。”

 

    可是眼看着孩子转到心仪的专业后,孩子不停地抱怨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现不太适合这个所谓的热门专业。家长无疑会时常担心,“最怕的就是孩子不停地说‘后悔’之类的话,我们做家长的更愿孩子快乐的度过大学生活。想起这些事,就常常睡不着觉。”

 

    家长的烦心随着孩子的处境变化而变化,曾经烦心孩子的专业将来不好就业,后来又为孩子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专业内容而烦心。不得不说,转专业是每个想转以及转成功的同学家庭的焦点。

 

    虽然有一部分人转专业成功,然而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没能转到心仪专业的同学还是占大多数。那么,“转专业难”究竟难在何处?

 

 

转专业名额太少,难

    报考生中只有20%同学转专业成功,可见转专业却是具有挑战性的。新闻学院的2011级的毛同学因为从外界收到很多关于“转专业难”的信号,很早就放弃了转专业的念头。“转专业难”,真的难于上青天?

 

    学校统一规定允许各学院约20%同学参加转专业考试,名额限制是“转专业难”的原因之一。“我没获得转专业考试资格,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哲学院的杨同学把转专业看得很重要。考虑到哲学的就业形式很不乐观,而经济类专业很火,杨同学寄托于转到个所谓的“热门”专业。

 

    待他发现公布的转专业考试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时,情绪相当低落。没有资格参加转专业考试,的确是让人有足够的理由伤心苦恼,就像一个战士拿着狙击枪,可是连战场都没踏上,就寂然倒下。

 

    针对更多优秀同学未能转入理想专业的情况,金融学院的徐惠荣老师说,因为要考虑不同专业的平衡发展,教学方面饱和等问题,因此招入的学生会有名额限制。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也表示,“由于资源条件有限,大部分转不成。”

 

    对于学院限制同学转专业的说法,公共管理学院的团委书记范献龙认为没必要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学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系主任专业介绍和导师制帮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因此一些被调剂到该学院且名列前茅的同学并没有选择转专业。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余启军坦言,学院对所有学生持挽留态度,通过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个人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转专业利弊,进而决定是否给予学生参加转专业考试的资格。今年余书记与三位学生进行过谈话。

 

 

文科类专业转经管类专业,更难

 

    法学院的2011级李同学这几天也一直无精打采,不想多说一句话,更不想与人交流。“我当初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很失落”,李同学说,“因为被调剂到法学专业,可是自己一心想学经济类专业,理科生不容易适应法学较为文科的思维模式。”

 

    大一上学期,李同学虽然很不喜欢所学专业,但为了转专业,还是很努力的学好本专业,并且期末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成绩,顺利的获得了转专业考试资格。于是她投入到紧张的复习状态中,早起、背单词、练听力、做题、纠错、吃饭、睡觉,每天都这样循环这几个单调的环节。

 

    在备战转专业考试的过程中,李同学面临的困难是,法学院大一上没有开设《微积分》课程。

 

    “当看到考试成绩的时候,我一下就懵了,数学竟然没及格,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结果。哎,在寝室悄悄的哭了很多次,彻底的伤心了。”当记者问到他未来有什么打算时,他无奈的说:“还没怎么想这个问题,只是感到在困难面前的无力感。”

 

    很多人学像李同学一样没系统地学过《微积分》,最终没能通过转专业考试。如果文科类专业的同学想转到经管类专业,他们也必须考《微积分》,而这门课程是学校出于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学校教师资源分配的考虑,并没有对新闻学院、法学院等学院的大一学子开设。

 

 

败北者的柳暗花明

    同样是理科生,同样是转专业失败,同样是对转专业失败的结果很失望,现在已经上了大二的魏同学回首以前的转专业失败,则坦然了许多。

 

    2010年9月被录取到新闻专业的时候,她觉得新闻专业就业市场已经饱和,而且新闻专业不适合出国,再加上父母的意见,魏同学决定参加转专业考试,不幸以失败告终。

 

    转专业失败后的一段时间里,同学反映她似乎麻木了,变得有些木讷,于是她及时调整了自己。魏同学不仅积极参选并担任班级团支书,还在学院主办的《共响报》的团队里收获颇多。经历了一年大学生活的磨练和自己的努力,魏同学在新闻学院表现得很优秀,现在正辅修我校会计学双学位。“我喜欢新闻学院具有人情味的氛围,老师很关心我们,没有什么遗憾。”对于当初担心的新闻专业的就业问题,魏同学有了新的看法:“我相信只要个人有能力,就业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作为旁观者,一些没有转专业的学生对于转专业考试,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接受采访的同学中,有一些同学是来自于转入学生比较多的专业的。他们表示对于转专业成功的学生,感到很钦佩。对于转到他们班级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为班级注入新的血液,但是完全适应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而对于转出得较多的专业的同学来讲,转出去的同学有些是他们的朋友,对于他们的离开会有些舍不得。同时他们也表示,希望转出去的同学多回到原来的班级看看,毕竟相处了半年,大家都有很深的感情。

 

 

老师也有压力

 

    不管转专业名额是如何少,也不论转专业是多么的难,每年总有会有一大批新生在大一下学期申请转专业。学生的进出,也确实给老师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金融保险学院的年级主任徐惠荣老师最近很忙,这学期通过转专业考试有78名新同学转到了金融学院。考试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或许低一分,现实就和希望不同了,徐老师坦言:“人数实在不能再扩了。基数增大,会对我们学院就业率产生影响。目前的情况已经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很有压力了。”

 

    “针对新转来的同学,我们学院布置了大量计划工作。3月16日,安排新生班级见面会,各个班主任对新生进行选课指导;3月21日,我们学院的党委书记和副书记会和新生见面。每个班级增设副班长,专门负责新生融入集体的活动。”徐老师说。

 

    相比于徐老师,新闻学院的余启军老师和公管学院的范献龙老师则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如何挽留住优秀的学生。

 

    “新闻系、中文系的同学都从事的是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很多同学可能基于盲目追风或父母意愿,希望能学热门专业,我们很无奈。” 今年新闻学院一共有50多人报名参加转专业,最后有19人转出去。

 

    新闻学院近几年就业率都排在学校前列,老师们努力不放走一个人才,该院党委副书记余启军表示学院里对所有的学生持挽留态度。该学院通过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

 

    今年余老师与三位学生进行了谈话,并从是否有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个人发展与专业有无很大关系以及本科专业是教育基础,就业与专业有无必然联系三方面来为他们分析转专业利弊,希望一些同学可以放弃转专业的想法,继续留在新闻学院。

 

    他认为学校不可能使各学科平衡发展,因为各专业的投入和期待都不相同,学生不应只考虑专业热门程度,还要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考虑就业层次来选择专业。他也强调新闻学院注重提倡给学生机会,培养学生个性和实践能力,学校各类社团中约有380人为该院学生,占各社团总人数30%左右。

 

    同样是转出学生比较多的学院,公管学院辅导员范献龙老师说学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系主任专业介绍和导师制(学院特色制度)帮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因此有些名列前茅的同学没有选择转专业,绝大多数同学靠本专业就业。他个人认为,不管学哪个专业,大学学到知识很重要,而且专业的热冷是相对的。

 

    余启军和范献龙两位老师还提到,往年有部分学生转专业成功之后又后悔了,还有的学生会弃权回到原来的学院。

 

 

专业到底多重要?

 

    我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毕业后选择考研(博)深造、国企和外资企业、公务员、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各占20%。转专业失败而修双学位的占50%-51%,并且凭借第二学位就业的不在少数。

 

    在企业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单位直言:“我们看重的是学生的素养,而不是所学的专业是不是重点学科。”

 

    很多老师也说:“难道一个成绩优秀,品行较好的学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工作?”

 

    专业,势必会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可如今专业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没有绝对好的专业,也没有绝对的差专业。面对高就业率、高收入就业前景的专业,我们还是得对它有全面的了解,并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大学生应街结合自身兴趣、专业就业前景及家人建议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确定自己的目标,继而毫不动摇地实现它。

 

    转专业不是我们从“难就业”到“好就业”的跳板,就业难易取决于个人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准。随大流,追热门,不仅仅是对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更给自己和家人造成无尽的烦恼。希望大家在看待自己的专业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并对转专业谨慎的作出决定。

 

   无论是转专业的成功者还是败北者,我们都祝愿大家能在自己的专业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为自己博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