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 王伟)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资深法律职业人,他们将会把枯燥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案例结合,向我们讲述法学院到法院的距离有多远。大家欢迎!”主持人的讲话拉开了第二十一届“南湖论坛”活动的序幕。
围绕“法科学子从书生到法律人过程中职业能力与道德培养”的中心,本次活动于4月5日晚7点在文泰模拟法庭(一)正式开始。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陈志伟博士、黄勇副教授、韩桂君副教授和四位来自湖北中和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其中,韩桂君副教授担任嘉宾主持人。 活动由“老师主讲”与“师生互动”两个环节构成。在主讲开始之前,韩桂君老师“略带紧张”(她的原话)地详细介绍了在座嘉宾。她时而严肃时而活泼的话语逗得师生哈哈大笑。
“主讲”环节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第一个问题是:法学毕业生在从事的工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陈志伟博士回答说:“他们缺少法律知识,法律理论和法律思维也不够,更重要的是,法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大学生则显然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陈小利律师也结合自己带实习生的经验,给出了几条建议:一,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必须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无条件服从上级;二,抗压能力要强;三,应谨慎、有责任心;四,忠诚于当事人,当事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五,涉及各领域的机密,我们应该为他们保密。
在第二个问题中,黄勇和韩桂君副教授均提到教学体制与评价指标导致学校在本科教育阶段缺少对学生的实务技能培训,面对这样的现状,法科学生只能自己多去寻找实践的机会,也相信以后这种困境能扭转。
第三个则是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律师们不为人知的幸福与辛酸。杨斌律师谈道:“前不久,上级要求律师宣誓,必须忠于党。我觉得律师,应该忠于法律,但是政治问题牵涉了过来。”马素芬律师则结合我国律师界的现状说,现在中国的律师中,80%只能勉强糊口,剩余的20%才能赚钱。她还向现场学生推荐慕容雪村的《原谅我红尘颠倒》,让大家见识律师与法官之间的真实关系和生活。
最后,在法科学子读研的方向选择上,老师们的意见是要自己喜欢,还要有相应的技能,比如语言、写作能力等。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很活跃。其中一个男生的提问颇为大胆。他问道:“人们都说律师不是打官司而是打关系,这是真的吗?”
对此,李文律师回答道:“不懂法的人打关系,懂法的人打官司,完全靠关系的不是法律人!”杨斌律师(曾当过法官)和陈志伟博士(现在是法官)都觉得,关系是必要的,而且在目前比较普遍,但是在法官办案时,还是依法进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活动结束后,韩桂君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拉近法科学子与律师实务的距离,带领他们进入法律职业人的角色,也让大家更多地思考、认识法律与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