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廖晶晶 孙晓斌 唐林娅) 2012年2月,“刘宁”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中南大。在很多人对骨髓捐献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的时候,她在中华骨髓库进行了注册;当她接到通知她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时,她一口答应无偿捐献自己的骨髓。她就是来自我校会计学院的刘宁。
图为在同济医院,刘宁正在接受采髓(图片来自武汉晚报)
通过之前的报道和宣传,刘宁俨然成了“英雄”一样的人物。但初见“英雄”,我们几位采访人员立即被她随和开朗的性格所打动。刘宁很爱笑,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一直保持着微笑。
在同学们的眼中,她既是一口答应捐献骨髓的“小英雄”,又是温柔可人的“贤惠姐”。她却说,自己很胆小,不敢学医;怕黑,不敢一个人在屋里睡觉。而就是这样一位“胆小”的女生,却做了那些“胆大”的人不敢做的事情——捐献骨髓。
“突然间变伟大了”
去年10月份,刘宁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经过筛选,她与苏州的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血型初配成功。随后,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工作人员陈慧联系到了刘宁。
陈慧介绍到:“我联系了这么多大学生,几乎所有人接到通知的时候,都会说‘考虑’一下,她是唯一一个一口答应的。”对此,刘宁说,做事之前不要想太多,想太多了反而削弱了当初的动力。就像当初在中华骨髓库报名,自己也没有太多的顾虑。
去年3月份,刘宁在中华骨髓库进行注册,今年初就得知自己的骨髓配对成功,这是她没想到的。 “这是他(被捐献者)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 毕竟血型相符的几率太小,而且非血缘关系的骨髓配型成功率就更低。刘宁说很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之后好多年都没收到配对成功的消息,自己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够配型成功,“一开始知道这个配型成功的消息的时候还以为是骗子呢”,刘宁笑着说,后来通过志协确认之后才相信这件事的。
图为刘宁返校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图片来自湖北新闻网)
当被问及是否觉得自己现在成了名人时,刘宁腼腆地笑着摆手连声说没有,只不过被各种各样的采访弄得好像“突然间变伟大了”。事实上,她觉得捐献骨髓一事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伟大,感觉和抽血没多大区别,当初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也只不过是因为之前一直想献血但没有实现,如今这么多的采访报道让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刘宁提到,“那天和同学在外面吃饭,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火了!人人网上都在转媒体对你的报道’!” 她坦言,自己并没感到什么特殊,心态很平和。她还告诉辅导员孟老师,能少宣传尽量少宣传。
对于自己答应捐献骨髓时的干脆,刘宁说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想那么多,觉得能够帮助别人就是自己的幸福。也正是这样一股不顾一切献爱心的力量,让刘宁选择了隐瞒父母。隐瞒父母是怕父母不理解,“既然答应了人家,人命关天,说什么也得捐,先斩后奏反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争吵。”不过,在捐献之后因为很多媒体的报道,担心父母通过媒体知道后生自己的气,刘宁还是给父母打电话告知了捐献骨髓的事情。刘宁说父母听说后很生气,但在她的劝说和解释下,父母的情绪已经缓和了不少,并叮嘱自己好好注意身体。
刘宁说如今很多人对于捐献骨髓一事还存在很大的误解,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捐献骨髓的形式跟献血没太大区别。她介绍,现在的骨髓捐献早已不需要供者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被医护人员从供者的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即所谓的“敲骨吸髓”。而是只需从志愿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分离鲜血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其余的血液可回输到供者体内,这种进步减少了供者的许多痛苦。
“两次都哭了”
在正式捐骨髓前,捐赠者需要连续四天每天静脉注射一针动员剂,刘宁笑着说:“打了动员剂之后腰酸背疼的,像孕妇一样”。捐献前还要经过两次验血,检测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是否充足,由于刘宁的血管细,针头不容易找到血管,看着针头在自己皮肤下来回抽动,“胆小”的她吓哭了。刘宁还把手给记者看,针眼处到现在都还是青的。
2012年2月19日下午,刘宁进行了第一次的骨髓捐献。因为分离机的循环管分别接于她的左右手臂,刘宁需要在捐献的4个小时内保持两个胳膊直挺。第一天她还是相当不适应的,“忍不住还是掉了几滴眼泪,感觉特别丢人”。说到这儿,刘宁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到了第二天就没感觉了,我还睡了好久呢!”
刘宁说其实自己胆子很小,对于打针有些恐惧,并且自己从小身体好,很少打针,唯一一次打针还是被妈妈逼着去的。她说还好有过一次打针的经历,这次捐献骨髓才没有害怕。就是这样一个连打针都害怕的女生,却做出了捐骨髓这件极需勇气的事。
“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在捐献骨髓的过程中,中华骨髓库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刘宁进行了全程护理,安排住宿,提供骨头汤等营养膳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身体方面都给予了最大的呵护。捐献的那几天,她的舍友轮流对她陪护。在刘宁返校之后,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还专程来学校探望她,并带来很多补品,刘宁在采访过程中一直感叹说,“中华骨髓库的人特别好”。
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曾想给刘宁送花,但刘宁却说自己有一位舍友对花粉过敏所以拒绝了,她笑着大呼:“我人生第一次收花(的机会)就这么被剥夺了!”刘宁说自己与同寝室的三位舍友关系非常友好,在刘宁捐献骨髓住宾馆期间,每天都有一位舍友相伴,这让她感觉特别幸福。虽然被舍友称为“贤惠姐”,但是刘宁说事实上真正贤惠的是她的舍友,舍友们对自己都特别地照顾。在捐献骨髓期间,刘宁曾想中途回来上课,舍友们为她的身体着想都竭力劝阻。
现在,刘宁加入了一个由骨髓捐献者组成的QQ群,群中的成员都是曾经为别人捐献过骨髓的人员,他们都特别地热心,经常发布一些小贴士提醒大家要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这些都让刘宁感到十分窝心。
刘宁返校后,校方也采取多项措施对刘宁予以照顾。会计学院不仅为刘宁申请了一笔营养费以保证其营养,还还特意批准刘宁最近几个月可以不用上体育课,只需要好好休息保养身体。
对此,刘宁感到十分温暖并感叹:“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路要靠自己走”
身兼副班长、会计学院学生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副部长的刘宁平时是个十分热爱玩的人,虽然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工作都很忙,但是她主张劳逸结合,不赞同只顾学习而不参加活动的生活方式,她对记者说:“人活着不要太累,想做什么就去做。自在轻松的生活,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刘宁报名参加了学校五个社团,而在大二开学时,她又报名参加了手创协会。活泼爱玩的她通过这些社团认识了许多的朋友,让她的校园生活过得丰富而精彩。
一位爱玩的“90”后
刘宁平时就爱助人为乐,“对同学嘛,能帮则帮”。大一期间,她担任班级团支书,工作认真负责。尽管学业重、工作多,刘宁还在去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加入了新生群,为大一新生排忧解难,“能认识一些可爱的小孩儿我特别高兴!”金融学院的刘祥琨同学对她这位好友评价道:开朗热情,对人亲切,是个很好的人!
爱玩的她并没有因为玩耽误自己的学习,学业为重也是她秉承的原则。学习会计专业的她,认为会计是一个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都很高的专业,所以自己觉得压力颇大。但是她说,“凡事看开一点”,很多事越想越做不好,人自在一点比较好,不用想太多,船到桥头自然直。
刘宁说自己对未来有很清晰的规划,她的目标是考上厦门大学或者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进入社会后,希望自己能够发挥专业优势成为一名会计。对于会计这个职业的向往是刘宁从小就有的梦想,她说自己的爸爸就是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小时候经常帮爸爸算账,觉得很好玩,所以就想成为一名会计。
同样,别人说得再多也无用,要自己多经历才能有更大收获。“路要靠自己走”,刘宁如是说。她准备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找一份有关专业方面的实习工作,先从小公司、小工作做起,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积累经验。
就是这么一位爱玩的90后,有着自己的人身目标。也正是这么普通的一名大学生,做出了捐献骨髓这么一件不平凡的事儿。她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如今中华骨髓库现状很不乐观,有四百多万名白血病患者需要移植骨髓,但是骨髓库里却只有一百多万的存样。所以她也呼吁大家科学正确地对待骨髓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个举动拯救可能就是别人的整个生命。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